愛對於男人來說,是生命中十分重要而美好的東西,但絕不是他生命的全部。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愛則很容易讓她失去理性的判斷。正所謂“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而男人則不是這樣,他即便陷入熱戀之中,也依舊可以一連幾個小時一直專注於某件事情,不受到他心愛的妻子的任何影響。這當然不是背叛,男人們甚至都不會意識到這是一種冷落,這是他們無意識的行為。
然而,困惑於男人此種個性特征的女人就會感到很苦惱,認為這不可思議。妻子常常責備丈夫沒有一個好的品性,丈夫有時候會靜靜地聽著,有時候則可能是不屑於或疲於和妻子發生爭吵。如果一個妻子經常這樣做,會使丈夫生厭。婚姻中的一些小事情加上一方不斷抱怨的情緒,就會釀成更大的矛盾。最終,雙方都會因為這種對性別差異的不理解而付出巨大的代價,有時候可能是婚姻的代價。所以,如果不想因此這樣的小事情而失去自己的愛情和家庭,那麼聰明的女性就應該接納男人的這種“心不在焉”。
夫婦之間隻有相互尊重對方的差異,他們才會幸福。那些渴望兩個人總是心有靈犀的夫妻,如果不能認識到他們之間的差異,很可能會對自己的選擇產生懷疑——這真的是那個與我總有默契的人嗎?男女之間完全有默契,總是對對方的意圖心領神會這種境界隻能是熱戀中短暫的一刻,不可能真正地長久。就像沒有人能夠一直維持優雅、體麵、從容的儀態一樣,否則那就是不真實的。
甜言蜜語不是多此一舉
溝通是夫妻之間增進了解、增加感情的重要方式,一個微笑、一次擁抱、一段隨意的對話、一份小小的禮物都是溝通。有時候,一次爭吵也可以讓夫妻雙方收獲很多。但消極的溝通則會讓婚姻走向危機。
什麼是消極的批評呢,這裏有一個例子。
一個妻子正要使用衛生間,發現剛剛從衛生間出來的丈夫沒有放下坐便器的蓋子,她會怎麼說?如果她說“他太不會體諒人了”,這句話斥責的不是某個行為而是某個人,這樣的就是消極批評——因為一點點小的錯誤,就否定了對方的品質,或者是給對方扣一個大帽子。相反地,如果她隻關注對方行為,說“你用完廁所,可以合上坐便器嗎?”這樣的溝通就是積極的、建設性的。
有一位婚姻專家說他自己預測離婚的準確率接近百分之百,他判斷一對能不能長久就看他們的對話方式,如果他們之間的對話中充滿了“你是我見過的最糟糕的人”、“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和你結婚”、“你們家人都是這樣的德行”……這種武斷、攻擊性的抱怨,這樣的夫妻大都會走向離婚的結局。
也許我們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你真懶,你答應我要倒掉垃圾的,我再也不會相信你了”——這句話就是對一個人的攻擊,其實,你完全可以說:“假如我回來看到垃圾還沒有倒,我會很生氣的。”
太多的夫妻之間就是因為沒有掌握好說話的方式,而傷害了對方的感情。大部分人是可以接受別人糾正自己的做法的,但很少有人願意被辱罵和輕蔑,尤其是被自己的伴侶語言攻擊。
現在,對於婚姻不幸福的原因的研究有很多,學界幾乎一致性地認為,毫無用處卻令人心碎的批評是婚姻最大的殺手之一,甚至會比第三者更有危害性。因此,如果你要維持家庭生活的幸福快樂,請記住:“不要消極批評,多說一些表達感情的話語。”
很多夫妻在結婚之後就很少交流感情了,熱戀時候的情詩和甜言蜜語都消失了。有人覺得這很正常,都是夫妻了還需要那些話做什麼,其實,充滿愛意的句子比任何禮物都更能令對方歡心。
親密的私語是戀愛中的男女所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在進餐或是放鬆時的親密交談,可以稱得上是愛情的一種“情感增效劑”。
美國加州醫學院精神與心理臨床研究專家巴巴克說:“對許多婦女來說,戀愛與感受到愛遠比性更重要。尤其對那些忙於家務、整天帶孩子的婦女來說,更是如此。那種巧妙的、帶刺激性的私語往往使她們獲得真正的快慰。”
可是,男人們應該說什麼既能博得妻子歡心又不至於自己覺得肉麻呢?其實也無須多想,更用不著什麼典故來抒情,如果你正和愛人待在一間屋裏,你覺得能和她在一起真高興,那你就對她說:和你在一起我真高興。
大家所熟悉的大文豪馬克·吐溫常常把寫有“我愛你”、“我非常喜歡你”的小紙條壓在花瓶下,給妻子一份意外的驚喜。這種習慣伴隨他們的一生。可見,甜言蜜語絕非多此一舉,而是戀人及夫妻們增進感情的一個良好途徑。
當然,沒有人會一直對同樣的甜言蜜語感興趣,如果夫妻之間想要有說不完的話,那就必須要有交談的實質性內容。也就是說,兩個人要有“共同的事業”。
從某種程度上講,年輕人應該從實用的角度看待婚姻。一個好的妻子是一大筆財富。她以一種優雅的方式使你擁有比以前多得多的東西。為了使你更加精力充沛、迅捷高效地工作,她會表現出你所需要的品格。比如,她會在你的智力中注入一些情感因素,而這些情感因素是使智力更好地發揮作用所不可或缺的。為了獲得真理,需要心和腦的協同聯合。
不要利用愛來傷害孩子
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很多國家曆史上最早的文字記錄,都是關於愛;很多音樂、舞蹈、歌劇、雕塑都是為了表達愛——愛自己,愛愛人,愛家鄉、土地、生活……正是因為有愛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我們才知道恨的滋味和悔的含義。
我們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去追求愛,特別是兩性之愛,有時候甚至讓你感到迷失了自我,“低到塵埃裏”。
當提到愛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往往從家庭或性關係的角度來理解它,同時將它和占有、自負、姑息、依賴等混淆在一起。由此產生了很多在愛的名義下爆發的問題:
父母愛孩子,卻常常用愛的名義去傷害他,剝奪他選擇、表達和追求的權利,認為身為父母的自己有權利去幫孩子做決定。
其實,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它們都是相通的,都需要一種對彼此的尊重、信任,然後是相互的欣賞,並在這種欣賞下培養出無可替代的感情。對於家長和孩子,這種尊重和信任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