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2 / 3)

“這就是你摘的最美麗的花嗎?”蘇格拉底問道。

柏拉圖回答說:“當我穿越田野的時候,我看到了這朵美麗的花,就認定它是最美麗的,於是我就摘下了它。後來我看見很多很美麗的花之時,我依然堅持我所擁有的這朵花是最美麗的,所以我把最美麗的花摘來了。”

“這就是幸福。”蘇格拉底意味深長地說。

柏拉圖找到了自己最想要的東西,就是找到了幸福!幸福,很多人都向往,很多人都在追求,然而,很多人在享受時卻不知道,能享受時卻不去享受,是因為他眼裏的幸福太過複雜!

其實,幸福很容易獲得,也很常見。孩提時候,幸福是和家人圍坐一圈,吃一頓晚飯,是春節時的一件新衣、一雙新鞋,是大年三十熱騰騰的餃子,是在爸爸媽媽懷裏嬉鬧玩耍的愉悅,是在大樹上爬來爬去的快樂……戀愛時,幸福是和喜歡的人一起看流星雨,是一起撐著傘在雨中散步,是下雪天,彼此在雪地上留下的串串腳印;是昏黃的路燈下,彼此相擁的溫度……婚後,幸福是下班回家後他噓寒問暖的關懷,是那個懷在肚中9個月的小生命呱呱墜地時,看著他皺巴巴的小臉,尋找與自己相似之處時的專注,是因為某事大發脾氣後兩個人小心翼翼的道歉,是看著家人一起聊天時的溫馨……

其實,一杯淡水、一壺清茶可以品出幸福的滋味;一片綠葉、一首音樂可以帶來幸福的氣息;一本書籍、一本畫冊可以領略幸福的風景。幸福不僅在於物質的豐裕,幸福更在於精神的追求與心靈的充實。幸福是為了心中的目標而努力拚搏的過程。幸福是一種心情,它是懂得珍惜,是一種內心的知足,是一種隨遇而安,是一顆感恩的心。幸福是早春裏的一縷陽光、盛夏裏的一泓清泉、初秋裏的一習涼風、嚴冬裏的一堆篝火。

曉華和曉萍是一對姐妹,曉華嫁給了一個有錢的富商,曉萍則嫁給了清貧的工人。很多人都覺得曉華嫁得很好,這輩子有享受不完的榮華富貴,生活一定會過得無比幸福;曉萍家經濟條件差,丈夫又憨厚老實,婚後一定得吃苦,都不禁替曉萍惋惜。

婚後一年,姐妹倆回到娘家。曉華的確華貴富麗,但是,華麗的外表卻掩蓋不住蒼涼寂寞的內心;曉萍衣衫素淡,但她一臉的笑容,暖洋洋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幸福。

吃飯的時候,姐妹倆都很高興。曉華說:“好久沒這樣開心地吃過一頓飯了。你姐夫整日忙著應酬,一年下來沒有幾頓飯在家裏吃。即使每天餐桌上都擺滿山珍海味,我也吃得不開心。”

曉萍說:“每天我都要等他回家一起吃飯,每次我們吃飯的時候,他總是將最好的菜夾到我的碗裏。有時,我將有肉的菜端到他的跟前,他也會悄悄換過來,並笑著說‘我太胖了,需要減肥,還是你多吃點兒肉吧,身體養好了才能給我生個大胖兒子啊’。”

幸福沒有固定模式,幸福的指數真的與男人擁有金錢的多少成正比嗎?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你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的來自對方的關愛;幸福就是他擁有的不多,卻願意把最好的給你;幸福就是他能讓你開心,而不是將你金屋藏嬌;幸福就是當你站在街頭傷心哭泣時,他把你攬入懷中,給你最溫柔的安慰;幸福就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能夠讓你的心裏微微感到甜蜜,淡淡的,可以不強烈,但一定是最真實的。是的,幸福與金錢會有一定的關係,但它們絕對不能畫等號。

白領們幸福的模式就是有車有房,可是他們沒有想過人生的幸福不一定是在房子、車子裏。盡管那的確非常重要,可是為車房奮鬥了大半輩子,失去了健康,失去了親人的關懷,失去了盡孝的機會實在是得不償失。很多“房奴”“車奴”們在臨近老年才走出牢籠,然後麵臨的是家庭不再圓滿、子女愈加叛逆、夫妻關係緊張……很多人甚至因此孤獨終老,這又有什麼意義?幸福不需要金錢的粉飾,不需要美麗的光環,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你

都可以得到幸福,即使幸福不會說話,它也總是無聲地待在你的身邊。隻要我們放慢前進的腳步,用心去傾聽,你就會發現,其實得到幸福是那麼容易。

寬容的智慧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其實,幸福的家庭也是各有各的幸福。有些人因事業成功、生活條件優越而幸福,有的卻是因為安貧樂道、家庭成員相濡以沫而幸福。正因為幸福也是不同的,所以幸福是不可以拿來和別人比的,隻能清點自己的幸福。優越的物質條件不能召之即來,而自己的心理預期則隨時可以改變。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幸福,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幸福。隻要我們能握住自己的心態,就能成為一個幸福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