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共產主義運動的整個實踐中,無產階級思想同各種剝削階級的思想鬥爭將是長期而艱巨的
這不僅因為封建主義的餘毒在我國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和十年浩劫的汙濁作為曆史遺跡成了一些人身上的包揪,而且還因為在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著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襲,以致腐蝕毒害我們隊伍中意誌薄弱者。在此情況下我們就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共產主義的思想教育,使人們的精神境界不斷地適應曆史發展的要求。
綜上所述,隻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設,共產主義的新生事物就將層出不窮,社會主義新人就將層出不窮,社會的正氣就會壓倒邪氣,從而顯示出共產主義思想的無比生命力。
怎樣認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和科學文化素質,團結和動員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因此,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社會主義事業來說,決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它是關係到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的重要大事,是一項帶有根本性的戰略任務。
1.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標之一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明確規定,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就要求我們要擺脫貧困落後,實現經濟現代化,擺脫愚昧,實現高度的民主和高度的精神文明,這三個方麵缺一不可。如果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僅僅限於物質文明建設而忽視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就不可能實現,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生活缺乏、沒落、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
2.精神文明建設為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互為條件、相互促進。一方麵,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物質文明建設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另一方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對物質文明建設有巨大的能動作用。這種能動作用表現在:精神文明建設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革命的理想、信念可以激發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人翁責任感。社會主義道德可以調節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為物質文明建設創造一個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嚴明的紀律,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保證。其次,精神文明建設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隻有進行教育、科技、文化建設,才能提高人民的智力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再次,精神文明建設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了思想保證。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方法論的指導,保證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3.社會主義精神建設是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必要條件社會主義民主不僅要受到經濟發展的製約,而且還依賴於精神文明建設。人們真正地當家作主,充分民主權利,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文化落後,思想覺悟低,是不可能充分行使民主權利的。
4.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任何物質建設都必須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沒有一個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沒有一個鞏固發展的政治局麵,人們的生產、工作和生活就得不到保障,因而也就無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隻有在一個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中人民群眾才能在建設和改革中,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發掘出更大的潛力,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精神文明建設的確是我國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它是關係到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的大事。
怎樣理解發展教育事業是我國一項非常迫切的戰略任務
教育事業對於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都是一項具有偉大意義的事業,它作為人才資源開發的途徑,是社會經濟進步、科學技術進步的前提,體現在改革開放的決策中和國家民族的未來命運中。鄧小平同誌曾經指出:“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這充分體現了教育事業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具體體現在:
1.教育是科技進步的基礎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必須和經濟發展的速度相一致,才能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培養大量的合格的科技人才,為科學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堅實的基礎,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
2.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當前國際競爭的客觀要求當今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科技處於領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的教育水平較高。教育水平的高低關係到國家民族的興衰。尤其是在當前形勢下,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世界範圍內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最終是教育的結果。今天的科學技術成就決定著明天的生產力,而今天的教育決定著明天的科學技術和後天的生產力。
日本原是一個小小的島國,資源匱乏,人口稠密,尤其是經受二戰失敗的打擊,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然而,日本為什麼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崛起並一躍成為世界東方的經濟強國,甚至敢於和美國的經濟實力相抗衡?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日本十分重視發展教育,把教育事業當作立國之本,從而才使它在二戰的廢墟上能夠迅速崛起。綜觀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我們也可以看出: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十分重視本國的教育事業,不惜巨額投資來發展教育,從而為它們的科技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