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能終端操作係統還有第三條路(1 / 1)

智能終端操作係統還有第三條路

新聞背後

作者:郭濤

在“棱鏡門”等一係列安全事件爆發之後,我國無論從政府、產業、企業還是用戶層麵,都已經認識到必須盡快改變在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受製於人的局麵,實現關鍵技術和設備的自主、安全和可控。在計算、存儲等硬件領域,走向高端、掌握核心技術的呼聲日益高漲,相關企業也已積極行動起來。在軟件層麵,尤其是實現操作係統的國產化和安全可信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在近日舉行的LUPA人才芯片工程大學生高端就業實踐峰會(北京站)上,與會專家就國產智能終端操作係統生態環境及應用這一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移動操作係統是突破口

操作係統是軟件生態係統的核心。目前,國內政產學研用各方力量正在積極籌建中國智能終端操作係統產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目標是整合資源,協同攻關,實現國產操作係統的產業化。

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等在內的移動終端設備的使用更加普及,智能終端操作係統成了各廠商追逐的新商機。對於中國操作係統廠商來說,移動市場也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在iOS、安卓操作係統之外,如果中國操作係統廠商能夠走出屬於自己的第三條道路,就有可能借機將在移動操作係統市場上的優勢向桌麵端、服務器端延伸,從而真正實現操作係統的全麵可控,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走中國特色之路

倪光南院士表示,采用軟件許可證的模式,將應用軟件與操作係統捆綁銷售的模式已過時。國產智能終端操作係統若想取得突破,就必須適應應用軟件輕量化、眾包化和服務化的趨勢,采取應用商店和收取服務費的商業模式。

一些國產智能終端操作係統在會上亮相,其中給記者印象最深的是UbuntuKylin。“我們就是要走iOS、安卓之外的第三條道路。我們有機會做出最好的應用桌麵,然後利用開源社區的優勢,將操作係統從桌麵擴展到移動終端,繼而擴展到雲,最終實現桌麵、終端、雲的一體化。”UbuntuKylin的開發者、國防科技大學吳慶波教授介紹說,在開發時,他們始終秉承兩點:平台的國際化,采用開源技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發自己的操作係統;環境本地化,操作係統要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用戶的需求和使用習慣。

倪光南院士表示,國產智能終端操作係統的發展,應該借鑒北鬥聯盟、TD聯盟的模式,集中各界力量推動一個標準的發展,而不是各自為戰。

人才也是關鍵

國產智能終端操作係統走開源的道路是很多業內人士的共識。十多年前,國內湧現出一大批Linux軟件廠商,但今天很多廠商已銷聲匿跡。國產智能終端操作係統的發展一定要避免當年Linux軟件走過的彎路。吳慶波表示:“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此外還需要大批開源技術人才。”

本次會議的主辦方之一LUPA(開源高校推進聯盟)成立於2005年6月,它一直將發揮政府、企業與院校之間的紐帶作用,團結和協調各方力量,提升我國開源軟件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宗旨。2013年5月啟動的LUPA人才芯片工程,是一個基於互聯網的開源技術智慧資源與職業能力高效分享的生態係統,還是一個“政府主導、企業運營、院校實施”的開源人才職業教育與就業服務運營平台。這一工程通過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國家認可的開源技術認證培訓和導師製的人才培養服務,幫助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迅速實現從基礎知識向工作技能的轉變,為開源軟件和國產操作係統的開發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