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互聯網思維建設智慧城市(1 / 1)

用互聯網思維建設智慧城市

要聞

信息不對稱時常困擾著人們,在今年“春運”中,很多返京的人就由於大雪時交通信息不對稱耽誤了行程。在城市中,信息不對稱也時常給市民帶來工作和生活不便,而這些問題需要城市管理者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逐步解決。

截至2013年8月5日,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全國建立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已達193個。智慧城市是什麼?有人說,智慧城市是信息技術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有人說它是傳統產業模式轉型的出口,還有人說它是治療日益嚴重的“城市病”的良藥。無論如何,智慧城市都為我們展示了一種創新環境下的城市形態,一種發展城市的新思維。

那麼,建設智慧城市的這種創新思維從何而來?這裏,我們不妨借鑒一下當前被廣泛討論的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成為2013年廣受熱議的話題之一。而小米和樂視兩家公司的成功,被IT業界認為是執行互聯網思維最優秀的案例。

互聯網思維秉承了互聯網的開放、協作、分享精神。自媒體網站創業邦上署名“B座12樓”的一篇文章指出,互聯網思維是相對工業化思維而言的一種思維模式。它是一種用戶至上的思維,為用戶提供的是服務而非傳統的商品。依照傳統企業思維,產品賣出去,銷售就結束了,但是依照互聯網思維,賣出去產品是真正的銷售的開始。正如小米、樂視等互聯公司的經典模式,產品和服務被看成一個有機的生命體。互聯網思維下,人們能更客觀了解商品而不隻是傳統模式下的主要通過廣告了解商品,由於社交網絡的火爆,口碑也能帶來巨大的銷售量。同時,互聯網思維的企業組織一定是扁平化的。

那麼,智慧城市的建設要在互聯網思維裏麵借鑒什麼呢?首先,以市民的城市體驗為核心,避免將智慧城市建設辦成麵子工程,實現對城市的人、事、物的統一管理和服務。其次,有效利用社交網絡的價值。傳統媒體有監督作用,社交網絡則可以激發市民參與的積極性,輔助城市管理者進行高效的管理。例如,某個街道的管道泄漏,某些工地附近渣土違章傾倒,通常是市民最先發現的,然後他們通過社交網絡告知相關部門。最後,學習互聯網思維的扁平化管理思想,智慧城市管理者保持與市民直接溝通的渠道通暢。智慧城市讓管理者與市民的距離更近,管理者不是回避問題,而是主動尋求問題的解決辦法。

當前這個時代正全麵接受著互聯網的洗禮,每個人都享受著互聯網帶來的好處。銀行、證券、保險、製造業、零售等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也都因受到互聯網行業的挑戰而進行革新,融入互聯網思維。因此,智慧城市管理者的思維又怎能不受到互聯網的衝擊?怎能在建設和管理的思維上不積極擁抱“互聯網思維”?(塗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