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幽默究竟是什麼(1 / 3)

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幽默的事情發生,就生活本身而言,已經足夠幽默了。所以,給幽默下定義和對幽默作分析,是欠缺幽默感的人的消遣。

——〔英〕奧·本利奇

在文學作品中表達作者的情感與思想是需要技巧的,幽默是作者或作品的一種風格。這種幽默風格來自於作者真實的、寬容的、同情的人生觀。

——〔中〕林語堂

幽默是不容易下定義的,卻是幾乎人人都能感受的一種人生智慧,幽默主要以機智而有趣的語言表現出來。幽默不單純是引人發笑,還能讓人回味和思考。沒有生活磨礪的人不會幽默,沒有思想內涵的人不善幽默,而沒有豐富情感的人,根本就不懂幽默。

1.幽默的內涵:詼諧機智,意味深長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幽默是高深莫測的。這一方麵是由於“幽默”這個詞(英語humor)在我國是一個外來語,在漢語中沒有一個和它意義完全相同的詞與之匹配;另一方麵,也是更重要的,是由於許多幽默論者在論述相關問題時加入了不少神秘的東西。

其實,幽默並不神秘,它也是人所創造的作品,但是要給它下一個確切的定義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英國著名幽默大師本利奇曾經說過:“給幽默下定義和對幽默作分析,是欠缺幽默感的人的消遣。”

自古以來,許多偉大學者,包括一些思想家,都在努力尋求它的定義,如亞裏斯多德、弗洛伊德、李克斯等人,都在這方麵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提出一個為人們所普遍接受的定義。20世紀初,英國有一位哲學家索列在談到幽默時這樣說:“語言中幾乎沒有一個詞彙……比這個人人熟悉的詞彙更難下定義。”之所以如此,主要就是因為幽默的外延太寬泛,人們無法用一兩句話對它進行具體確切的概括。

最早對幽默提出評論的,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4世紀時的柏拉圖及其對話錄。他曾經寫道:“我們應該避免幽默,因為它僅僅建立在我們因嘲笑他人的痛苦而得來的快樂上。”

數個世紀以來,無數的哲學家、科學家、幽默家以及其他專家學者,都試圖對幽默做出一個準確的定義,並且為此展開了爭論,而200多年過去了,麵對這同樣的問題,今人的感慨卻仍然未能走出迷惘。

現代人對幽默的定義的分類

技式說。把幽默看成是一種技巧、方式。這種觀點主要流行於修辭學界和戲劇界。如:“幽默是修辭式之一,是利用語言條件對事物表現詼諧滑稽的情趣,其特點是讓人表示輕鬆愉快的態度。”

主體說。由於幽默是由表示人的“體液”、“脾性”發展來的美學範疇,因而美學界在論述其內涵時,往往是從氣質、情緒、能力等方麵來加以考慮。如:“幽默是一種隱藏的輕鬆愉快的氣質”。

表現說。這類意見並不簡單地把幽默看作是一種方式或是一種心態,而是抓住其“表現”進行概括。如:《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幽默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的語言或情景”。

綜合說。綜合說避免了單一的技式說或主體說的偏頗之弊。如《牛津英語辭典》對幽默的解釋:主體在行為、談吐、文章中具有足以使人逗樂、發笑的特點;主體具有欣賞和表達這些特點的能力。

古往今來的聖哲們對幽默都各有說辭,也許他們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不難發現,他們所描述的幽默都隻是具體地從某一方麵來說,而沒有進行抽象的考察;一旦對幽默進行抽象考察的時候,便會覺得“幽默的定義是不能下的”了。

中國相聲大師侯寶林說:“幽默不是耍貧嘴,不是出洋相、現活寶,它是一種高尚的情趣,一種對事物的矛盾性的機敏反應,一種把客觀現象喜劇化的處理方式。”

當然,要給幽默下一個定義,也絕非簡單之事。因為幽默的外延過於廣泛,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說清楚的。如果一定要給它作個規定,不妨借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

“幽默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的語言或情景。”

由此定義,我們可以發現幽默兩個最基本的要求:

其一,幽默必須有趣或可笑。

幽默就是要引人發笑,哪裏有幽默,哪裏就一定有笑聲。無笑聲就無幽默可言。

其二,幽默必須意味深長。

幽默的笑不能是膚淺的,而必須讓人有回味的餘地。

有這樣一個幽默的故事:

有一個乞丐假裝啞巴,在街上要錢。常常用手指著木碗,又指著自己的嘴巴說:“啞啞。”

一天,他拿著兩文錢買酒吃完之後說,“再添些酒給我。”

店家問道:“你經常來,不會說話,今天為什麼能說話了呢?”

乞丐說:“往日沒有錢,叫我怎麼能說得了話?今天有了兩個錢,自然就能說話了。”

初讀這則故事,隻覺得那乞丐狡猾,但仔細一想,這不正是當時的社會讓“沒錢的”窮人無處說話嗎?“今天有了兩個錢,自然就能說話了”,讓人回味無窮,這其中包含著一些發人深思的道理。

在談論幽默時,我們常常遇到詼諧、笑話、滑稽、機智、諷刺等概念。它們之間有頗多相似之處,因此人們常混雜使用,以求詞麵的錯綜之美,辭書也多用來互相詮釋闡明,其中最能典型地反映出這種聯係的是《現代漢英詞典》,對“幽默”、“詼諧”兩個詞彙完全一致地用“humor”來解釋。

很顯然,這些概念之間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可以把它們稱作幽默的“左鄰右舍”。在某些特定場合,它們之間甚至可以相互代替。比如中國曆代的幽默作品,多以“笑話”命名。許多幽默劇作被稱為“滑稽戲”,而“幽默詼諧”、“幽默機智”、“幽默與諷刺”更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不過,它們之間還是存在著一些細微的差別。總之,幽默是個複雜的話題,是個外延廣泛的概念,其含義雖然人人可以領會,但要對其下個準確的定義,卻是非常難的。

2.幽默的種類:風趣神奇,豐富多彩

幽默在生活的各個角落都造就了歡樂的笑聲,隻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幽默大顯身手的舞台。因此,幽默的種類也是不勝枚舉的,在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幽默都發揮著難以替代的獨特作用。

我們難以窮盡幽默的所有種類,在這裏隻能介紹幾種最主要的幽默方式。

社會生活的進一步發展,又為幽默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比如最近十年出盡風頭的小品表演,就是一種全新的幽默表現形式。社會生活是豐富的,幽默的種類也必定呈現豐富多彩的麵貌。

(1)小幽默

小幽默短小、精致、詼諧機智、韻味很強,它能夠隨時隨地地出現,結合當時的具體情況,人們順手拈來,巧妙發揮,就造成了很強的幽默效果,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們平時所說的幽默,大都是指此類。

有一家餐館的飯菜質量不好,有一位顧客竟從米飯中吃出了砂子,他隻好把飯中砂子一粒一粒地挑出來,放到桌子上。

服務員覺得很不好意思,就說:“淨是砂子吧?”

顧客笑著搖搖頭,說:“不,還有米飯。”

顧客並沒有直接批評飯菜的質量,隻是肯定了“還有米飯”,卻幽默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類似這樣的小幽默,都是在生活中隨時隨地發生的,我們自己也經常遇到過,甚至還曾經抓住時機,“幽”過幾“默”。隻要我們開朗樂觀,思維敏捷,是會讓這樣的幽默帶給自己更多的笑聲的。

(2)幽默故事

幽默故事的篇幅比小幽默要長,因為是故事,也具備了一定的情節,但情節比較簡單,沒有扣人心弦的效果,主要是為了通過反差、錯位等手法來達到引人發笑的目的。

當一些幽默故事還具有諷刺現實的特征,把醜惡的現象通過虛構的情節揭露出來,引起人們的警覺和憎恨。

大師的幽默智慧

前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是個幽默的演說家,有一次他正在演講,一個矮胖的人氣呼呼地走到講台上來,指責他的演講有極大的偏見。

那人說到最後,竟大聲嚷道:“我應當提醒你,拿破侖有一句名言: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遙……”

馬雅可夫斯基看了看那人同自己的距離,又向他跨近了一步,用讚同的口氣十分懇切地說:“不錯,從偉大到可笑,確實隻有一步之遙……”

表麵上看馬雅可夫斯基讚同了那人的意見,其實卻是在幽默地回擊那人的挑釁:誰不承認詩人是偉大的,而那人才是可笑的呢,他們的距離不正好是“一步之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