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死後(1 / 3)

在兩千零六年的九月十日,小四兒迎來了他的十七歲生日。

小四兒沒上過一天學,並不是他已經天才到不需要上學,而純粹是上不起罷了,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他唯一的親人是一個拾荒的老爺爺,老爺爺把他從一個紙箱子裏帶出來,帶到了日後他們倆相依為命的家——一個由塑料布和幾根長了青苔和菌類的木頭搭成的“房子”裏,小四兒和老爺爺在那裏生活了十年,老爺爺——也就是小四兒的“爺爺”由於不具備領養資格,小四和他也就沒有法律承認的領養關係,小四兒也就成了黑戶,爺爺倒是想送小四兒上學,他是信奉“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的人,他倒不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他隻是覺得,像小四兒這樣的孩子不該這麼可憐,但奈何沒有戶口,沒有學校接受,爺爺就隻好買了本字典,帶著小四兒在學校附近轉悠——在爺爺的印象裏,讀書就是要會認字,會認字了,也就有知識了,最後爺孫倆還感動了一位老師,老師把拚音教給了小四兒,小四兒就開始背字典,會認字後爺爺就在工作之餘帶他去圖書館,爺爺從不看書,他隻會安靜地看著小四兒看書,這麼幾年下來,小四兒字典都會背了,書也看了不少。

小四的生日是爺爺撿到他的日子,他最痛苦的時候便是十歲那時,因為爺爺去世了,他當時並不理解“人死”是什麼概念,有人跟他說,你爺爺死了,就像你們門前的那顆小草一樣,永遠不會回來了,小四兒才明白,什麼是“死”,死會讓人感覺,這個世界有什麼地方壞掉了,崩塌了一角,死好像也不像書裏寫的那樣,看有些書裏的死亡並不會讓他感到痛苦,最重要的是——爺爺不會回到他身邊了。

爺爺死後沒多久,小屋被人以“影響市容”為由拆除了,小四兒成了真正無家可歸的流浪兒。

他開始和街上的混混走在一起,說是混混,其實也就是一群半大的孩子和閑得發慌的待業青年,畢竟是法製社會不是,也沒人敢搞什麼大動作,小四兒跟他們學會了小偷小摸,抽煙,喝酒,聚眾鬥毆,誰還能指望他學點好呢?

小四兒沒有名字,爺爺叫他小四兒,因為他是爺爺那天撿到的第四個東西,第三個是一個破舊的收音機,街上的人叫他小四兒,因為他們對別人的真名並不在意,小四兒打架有一股狠勁兒,他小時候又常常幫爺爺背廢鐵,身體素質還不錯,一般兩個人都奈何他不得,他偷錢包的技術高,隻要他認準了目標,和那個人撞一下,那個人的錢包就會落在他的手上,小四兒為人大方,搞到錢從不吝嗇,所以街上的人和他也很是親近。

總體說來,小四兒的流浪生活過的並不算很淒慘,有講義氣的兄弟會把穿不下了的衣服送給他,有的會請他吃一頓好的,有的會留他住一晚,聽起來小四兒好像是一個特殊的人,又是孤兒,又沒上過學,又是個小混混,或許他確實有點特殊,但他隻是以這種特殊經曆度過上述那種不特殊的日常的普通人。

“擦的,今天又被那個保安抓了,運氣真差!”小四兒往地上啐了一口唾沫,一邊揉自己的臉一邊說,他剛從電影院出來,臉上莫名有一些擦傷,他遵循的是看電影不買票主義,所以每次都從電影院的廁所翻進去,這次人家加裝了防盜網,他就把防盜網剪開了再翻進去,難怪人家保安要找他麻煩呢!

與此同時,電影院的廁所裏,兩個穿保安製服的男人正在地板上掙紮著,“老······王,扶我一把······”“哎呦,我自己都起不來呢!誰知道那個混小子出手那麼狠······哎呦我的腿哦······”

小四兒正準備過馬路,看見紅燈剛亮,一群人直接無視了紅燈,向對麵走去,小四跟在他們身後,過馬路似乎有條隱形的規則,無論紅燈,綠燈,隻要人一多就可以通行,小四兒規規矩矩的走在最後,他不會走在最前,也不會走在人群裏,他會和周圍的人保持一段距離,忽然,他聽見一陣刺耳的鳴笛聲:

“嘟嘟--”

小四兒抬起頭,發現前方一對手拉手的母女停下不動了。人在一秒鍾內可以幹多少事呢?從小四兒望見一輛銀色的小轎車向那對母女疾馳而去到他一個箭步衝上去用左手將那位母親狠狠推出去,又用右手將小女孩向反方向推去,再到他做完這些事後舒了口氣,大概隻用了一秒左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