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放思想永無止境(1 / 1)

解放思想永無止境

卷首語

從35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中國道路”,到中國發動機轟鳴世界,一路的高歌猛進,靠的正是改革與開放。時至今日,尤其麵對接下來的更深領域的一係列改革“硬骨頭”,同樣要靠解放思想推進《決定》的貫徹實施。

奔跑的中國,又矗立了一座思想的豐碑。人們在經曆了長久的等待與想象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不僅圓滿落幕,而且隨之出台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稱《決定》),再次觸發了世人對中國下步改革涉險闖關的一連串深層思考。

趨同的評價是,這份涉及中國前途和命運的綱領性改革路線圖,可謂是由當下經濟全球化新格局和中國道路走向“深水區”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倒逼出來的,改革的預期遠超人們事先的想象。特別是,長長的《決定》列表,既展示了中國的信心,也給了世界一個定心丸。

從35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中國道路”,到中國發動機轟鳴世界,一路的高歌猛進,靠的正是改革與開放。當然,這條激活並引領古老中國走向世界的“關鍵招數”,其背後推手又是始終不渝高舉的思想解放大旗。時至今日,尤其麵對接下來的更深領域的一係列改革“硬骨頭”,同樣要靠解放思想推進《決定》的貫徹實施。

這次被外界稱之為“數十年來最為大膽”的改革方案,之所以備受世人高度關注,根本在於不同以往的單兵突進,而是著眼改革的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著眼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的實現。

此次《決定》涉及的深化改革,幾乎涵蓋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國防、黨建等諸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其中,雄心勃勃的深化經濟改革內容和措施,不僅龐大、詳實、可操作、時間可期,關鍵是敢於觸碰以往不曾涉及的一些利益固化現象,而且在一些重大理論和組織構架上,也有實質突破。尤其是,關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提法,被習近平總書記解讀為“這次全會決定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而中央決定成立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之舉,也是先前不曾有的。

這樣的姿態和力度又在說明什麼?很顯然,在承前啟後,順應世界之潮流的大趨勢下做出的此番重大抉擇,凸顯了我國發展麵臨的一係列突出矛盾和挑戰,而化解的良方唯有小平同誌倡導的改革開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為《決定》所作的說明中特別指出的,“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一招。”“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在新的起點上縱觀之前的七屆三中全會和每次的攻堅實踐,既是一個由單一到全麵、由淺灘到深水的認識和實踐過程,也是一次次思想觀念大交鋒的過程。如今,由思想再解放促成的這份令人無比希冀的《決定》,想必也會在隨後的實踐當中引發更大規模、更為深入、更為強烈的思想解放大潮。畢竟處於改革“深水區”的中國,與之前的戰役性探索已不可同日而語。這恰恰考驗著全黨的政治勇氣與智慧,考驗國人思想再解放的程度。

處在這樣一個重大曆史關頭,我們都應“從曆史經驗和現實需要的高度”,重溫小平同誌的南巡講話,在回味和思考中,重開思想解放的閘門。

記得就在去年,《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周瑞金,就曾撰文談了他的體會。用他的話說,“何以解憂?唯有改革”。在他看來,小平同誌奠基中國的很多經典改革思想,對於破解今天諸如大國崛起的煩惱,社會經濟轉型的諸多困惑,市場競爭的焦慮等很多新發展的問題,依然有著鮮活的指導意義。

新的思想豐碑,預示和昭示著一場史上最為艱巨戰略的集結號。僅有思想的藍圖,還遠不能實現既定目標,而隻有將美好的藍圖化為全黨、全民的共識與力量,尤其形成思想的力量,春天才有可期,夢想方能成真。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