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之二:發揚“長子”敢於擔當的精神,一手抓預防,一手抓懲治,為長子發展保駕護航。紀委的職責和使命就是要保護黨的肌體不受腐蝕、生命不受侵害。縣級紀委作為反腐敗的基層堡壘,是一道重要的防線,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縣紀委書記官職雖小,責任不小,使命非凡。為此,我和我的團隊一定要發揚敢於擔當、勇於負責的“長子”精神,嚴格履職,不辱使命,努力當好“保姆、交警、手術刀”三個角色,全力保護長子這方熱土的純潔和美麗。充當“保姆”角色,就是要以“保姆”般的溫暖愛護幹部,對幹部細心嗬護,全心關愛,防止幹部跌倒、碰牆、犯錯誤。即使一不小心摔破個“盆盆罐罐”,也幫你收拾幹淨,提醒你不要再破第二次,做到愛護而不溺愛,寬容而不放縱,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保護幹部健康成長。充當“交警”角色,就是要像交警那樣,嚴格畫“線”,嚴肅規矩,指揮你按照規定線路行駛,不得越“線”,更不得擅闖“紅燈”。這裏的“線”和“紅燈”就是黨紀法規,你越“線”闖“紅燈”,就要毫不留情地懲治你。充當“手術刀”的角色,就是要像醫生那樣幹淨徹底地根治“毒瘤”。這是省紀委李兆前書記對紀檢監察機關的一個形象的比喻,也是對我們的要求。縣紀委作為縣委的“手術刀”,就是要對那些不屑教育、常摔“罐罐”、亂闖“紅燈”、思想和行為已經長出“毒瘤”、自己給自己創造了做“手術”條件的極少數腐敗分子,果斷動“刀”,堅決割除,絕不留患,使黨的肌體和生命健康無疾、充滿活力,從而保證長子的發展環境風清氣正。
要求之三:發揚“長子”無私奉獻的精神,嚴格自律帶好隊伍,帶頭為長子發展創環境。參加工作以來,經過多個單位、多個崗位,聽過很多對我的評價,有的說我外憨內秀,有的說我外柔內剛,秀也好,剛也罷,做人不能不守底線,做官不能放棄原則。我到長子從事紀檢工作,更要寬厚待人,奉獻為重,嚴格自律,清正廉潔。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今天能夠走上縣紀委書記這個重要崗位,是黨和人民對自己的肯定和信任,我決不辜負組織的期望。我常想起春秋時期一則關於魚的故事:魯國宰相公儀休愛吃魚,有人投其所好送魚,他堅決拒收。人問為何,他說:不收,則薪水可買魚,常能吃魚;收則丟官,無薪買魚,那時也無人送魚,則無魚可吃。公儀休的話雖樸實,但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卻時常讓我警醒。清正廉潔能夠保證“年年有魚”,貪汙腐敗則會導致“無薪買魚”,甚至身敗名裂、鋃鐺入獄,害己、害家、害黨、害國。打鐵先得自身硬,我不僅要管好自己,還要帶好全縣紀檢監察隊伍。李兆前書記說得好:“不僅要使‘手術刀’鋒利無比,而且還要無菌無鏽。”監督別人,首先要約束自己,全縣紀檢監察幹部一定要防微杜漸,警鍾長鳴,警惕誘惑,讓權力這把“雙刃劍”和預防懲治腐敗的“手術刀”相得益彰,刀劍合璧,更好地為長子人民謀利益,為長子發展做貢獻。
(四)
我19歲參加工作,當過技術員,當過鄉幹部,從事過文秘工作,還搞過審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到現在。無論在哪個地方,無論在什麼崗位,無論擔任什麼職務,我總是以“長子”的標準要求自己,以“長子”的精神努力工作,以“長子”的情操和大家共事、相處,以“長子”的情懷對待一切。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有過歡樂,也有過傷痛;有過一帆風順,也有過崎嶇坎坷。走過風風雨雨,感受陰晴冷暖,那赤誠、熾熱的“長子”情懷始終不曾改變!它曆久彌新,成為我心中永恒的情結!
從農家的“長子”到黨的幹部,從追求小家的幸福到完成“大家”的使命,“長子”的身份沒有變,“長子”的情懷沒有變,但這種情懷已經有了質的升華。我長期在市委、縣委地方黨的中樞部門工作,直接沐浴著黨的陽光和雨露,直接承受著領導的培養和關懷,特別是從多位德才優良的領導身上學到了很多,悟到了很多,使我一直以來的“長子”情懷有了更多的內涵、更高的境界,使之已升華為報效黨、報效人民,感恩社會、感恩領導的一種使命。這種使命,終將使我成為勇於擔責、敢於擔責、善於擔責的頂天立地的嚴懲腐敗、保護長子的“長子”!
魯迅先生有詩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借以言誌,我冒昧地將先生此詩句妄加改動為:橫眉冷對指千腐,俯首甘為長子牛。謹以此自勉。
一千六百多年前,有一個叫慕容永的人帶領大隊人馬走近長子城,仰頭望去,此城城高牆厚固若金湯,又聽左右說此地物產豐富,遂馬鞭一指畫了一個圈。於是,長子城立馬擢升為皇城,成了西燕小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是,中國曆史在此拐了個小彎,多了個小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