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山在市經委負責旅遊開發工作,是個很有上進心的青年幹部。無奈,這個市既無風光秀麗地山水,也無名勝古跡,神話傳說。可市裏非要把僅有的一片方圓十多公裏的普通山區,開發成一個旅遊點。這讓海山很頭疼,他向經委主任交不了差,經委主任郭鵬向市裏也不好說話。
工作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就在這時,全市機關幹部的分流工作決定先在經委試點。聽到這個消息,海山主動找到郭鵬,報名分流。
郭鵬聽了哈哈一笑,說:“怎麼,工作沒法幹了,正好借機會溜走?”
海山心想,隨你怎麼說吧。這一年多來,海山摸遍了大山的每一塊石頭,對這片不起眼的大山真有了感情,既然搞旅遊不成,那就搞養殖,他是下了狠心,非把這片大山搞出個名堂不可!其實,郭鵬巴不得海山走,他這一走,搞旅遊的專業人才沒了,對上也就好教差了。對下也正好為分流工作打開一個突破口,他也正為留誰走誰而犯愁呢?作幹了不少的行當,不是賠就是黃,不但一直沒有奔小康,還是光棍一條,弄地街坊鄰居都瞧他不起,搞得自己也整天價愁眉苦臉的。
這天,海山正在山裏挖苦菜,準備賺兩個零花錢,不想碰到了老同學郭鵬。郭鵬現在是旅遊局的局長,前來考察旅遊資源。郭鵬見了海山,一點官架子也沒有,親熱的直寒暄,讓海山心裏好感動好感慨。當年倆人睡上下鋪,好的像親兄弟,高考時僅一分之差,命運就如此不同。看到海山窮困潦倒地樣子,郭鵬也很同情,猛然想起前些日子在市裏開會,曾聽畜牧局的馬局長介紹說,準備引進狐狸養殖技術,幫助農民致富的事。便對海山說:“你可以養狐狸呀,現在外地一些養殖戶都很發財,一張狐狸皮可賣千八百塊呀!”
“養狐狸?”
海山倒是聽說養狐狸致富的事,但山裏人對狐狸有些迷信,總是敬而遠之,那還敢養?
郭鵬知道海山的疑慮,便拍著海山的肩膀說:“還是受過教育的人呢,隻要是不違法不昧良心,幹就是了。再說,你上學時生物學的最好,對動物最感興趣,如果養狐狸,你肯定會伺弄得很好!”
這一番話,徹底打動了海山。不經老同學提起,海山倒忘了自己的特長,想當初,還曾夢想過當一名動物學家呢!
最後,郭鵬開玩笑說:“好好幹吧,到時我來給你打工,你可別不收我啊!”
海山也開起玩笑說:“怎麼,不愛享當官的福了?”
沒想到郭鵬竟一臉苦衷:“老同學,你是不知道,當官有當官的苦啊!。你看這片大山,沒有奇峰怪石名勝,也沒有文物神話傳說,除了山多林密,什麼都沒有,非要開辟旅遊區,指什麼啊!幹什麼工作都有指標,完不成指標,這烏紗帽就難保了。”
在郭鵬的幫助下,海山很快買進了一百多隻藍狐,辦起了養狐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