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邱美煊長篇小說《隻許浪漫,不許風流》
世紀論壇
作者:餘岱宗
《隻許浪漫,不許風流》這個標題引起了我的興趣——作者邱美煊是我的學生,在校期間,他寫的一些短篇小說讓我覺察到他的多情善感,而且,他對生活的敏銳感,以及對文字表達的敏感和獨特的思考方式留給我較為深刻的印象。他畢業兩年後,我就看到了這本19萬字的小說。
我在大學從教多年,對大學的發展和大學生的心理嬗變有著較深的了解,在我看來,這篇小說抓住了當下大學生的生活狀態的核心內容。
這部小說寫了某大學中文係同宿舍的三個男生的遭遇:整篇以丘八的感情經曆為線索,和吳菲從相戀到分手,然後複合,最後又因為丘八與水水之間的“曖昧”而吵架,最終分手,形同陌路;而丘八的死黨陳二,是一個像櫻木花道式的少年,將愛情進行到底,屢愛屢敗,屢敗屢愛,先後追求了20多個女孩,最終卻無任何結果;黃三則是另一種人的代表,他長得帥氣,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了當學生會主席的女朋友聶昭一擲千金麵不改色,因為戀愛向同學借錢不還,在男生群體中“聲名狼藉”。為了聶昭付出最後卻沒有好的結局,也以分手告終。除了感情問題,作者對當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等時代性問題,多有探觸。丘八畢業後去了鄉下當體育老師,黃三當語文老師,陳二去了報社。
時下以大學生活為題材的小說頗能製造轟動效應,但故事大同小異。孫睿的《草樣年華》,李傻傻的《紅X》,都寫當代大學生墮落的生活方式:逃課、掛科、玩樂、同居,讓人對大學生活失去信心。而《隻許浪漫,不許風流》這部長篇雖然對這樣的生活也有所涉及,但故事本身卻和絕望、悲觀主義告別。在三個主人公身上,可以看到王朔的“玩世主義”的影子,他們看似玩世不恭,骨子裏卻是捍衛自我的理想,並以此為武器和現實展開一次次堂吉訶德式的衝鋒,不論成敗,也無關輸贏。難得的是,主人公們從來就沒有放棄過絕望過,遭受感情和理想的雙重受挫的他們始終保持一顆積極的心。
寫大學生活總是避不開校園戀愛,作者寫戀愛故事,既不是將感情神聖化,也沒有情欲化。情節設計也獨具匠心——文章沒有才子佳人一見鍾情的浪漫開端,也不是鳳求凰的傳統起筆,而是,讓吳菲去“製造”戀愛的契機:吳菲“主動丟掉錢包”,請求丘八幫忙尋找,然後借機請丘八吃飯……然後順理成章成為對象。而丘八的表白充滿了諧趣,首先設置了一個前提:“吳菲,我給你出一道選擇題,如果做對了,我就追你;如果你做錯了,那就你追我。”接著,說出了這樣的題目:“你兩個答案選擇:一、從今天開始,你做我的女朋友;二、從今天開始,我做你的男朋友。第三,你不做我的女朋友。”這個問題的妙處在於,無論女方選擇什麼答案,都是必須要吳菲追求丘八。悖論式的選擇題讓人叫絕。正是這些情節的設置,讓整個故事不落窠臼。
如今,寫少年人情感的文本極多,《夢裏花落知多少》的感傷,《萌芽》雜誌的小資情調,讓自我在鏡子前顧影自憐地哀傷,這些成了年輕一代寫作者的主要風格。但是,這本書的作者顯然對這樣的情感報以嘲諷。他寫感情,更多的是寫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因為“誤解”產生了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吳菲喜歡丘八是因為丘八像個“兵痞”,而丘八在對待男女的感情上,卻像是個君子,常常無法理解吳菲話語中的潛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