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3、棘輪效應: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1 / 2)

秘密法則:

“棘輪效應”又稱“製輪作用”,是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後有不可逆性,即消費者易於隨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費,但不易於收入降低而減少消費。尤其是在短期內消費是不可逆的,其習慣效應較大。

“棘輪效應”是出於人的一種本性,人生而有欲,“饑而欲食,寒而欲暖”,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欲望。人有了欲望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求滿足。

“棘輪效應”可以用宋代司馬光的一句著名的話來概括:“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出自他寫給兒子司馬康的一封家書《訓儉示康》中,司馬光秉承清白家風,不喜奢侈浪費,倡導儉樸為美,他寫此家書的目的在於告誡兒子不可沾染紈絝之氣,保持儉樸清廉的家庭傳統。

商朝時紂王登位之初,天下人都認為商朝在精明的國君的治理下,江山一定會堅如磐石。

有一天,紂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雙筷子,並且十分高興地使用這雙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父箕子見了,勸他收藏起來,而紂王卻滿不在乎,滿朝文武大臣也不以為然,認為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箕子為此憂心忡忡,有的大臣問他原因,箕子回答說:“紂王用象牙做筷子,必定再不會用土製的瓦罐盛湯裝飯,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製成的飯碗;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和美玉碗,難道還會用它來吃粗茶淡飯喝豆子煮的湯嗎?紂王的餐桌從此頓頓都要擺上美酒佳肴了;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綾羅綢緞,住的就要求富麗堂皇,還要大興土木築起樓台亭閣以便取樂了。對這樣的後果我覺得不寒而栗。”

果然,僅僅在5年之內,箕子的預言就應驗了,商紂王揮霍無度,斷送了商湯綿延500年的江山。故事中,箕子對紂王使用象牙筷子的評價,就體現了“棘輪效應”。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我們對於欲望既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縱,對於過度的乃至貪得無厭的奢求,必須加以節製。如果對自己的欲望不加限製的話,過度地放縱奢侈,不能培養儉仆的生活習慣,就必然出現“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的情況。

從前,有一個農民上山砍柴,見一條小蛇凍得發僵,農民就把它揣在懷裏,帶回家中喂養起來。小蛇慢慢長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農民就把它放在山後石洞裏,渴了飲山泉,餓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對農民很感激。過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長出棵小小的靈芝。在蛇的精心守護培育下,這棵靈芝越長越大,越長越神奇。人們都想得到它,隻因蛇的守護,誰也不敢近前。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張貼了一道皇榜:誰能采來這棵靈芝,就受重賞。這個農民想得到賞賜,就央求大蛇把靈芝送給他。大蛇答應了他的要求,農民就把靈芝獻給皇上,得到了一批金銀財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