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迦馬繞航非洲
達·伽馬(約公元1469-1524),是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他通過繞航非洲,開辟了西歐到印度的新航路。
伽馬是個小貴族,1460年出生在葡萄牙的錫尼什。青年時代的伽馬在艾瓦拉很努力地學習過數學和航海技術,後來他服務於艦隊,擅長於指揮。
葡萄牙人自從航海家亨利王子(公元1394-1460)時代起就一直在尋找一條從歐洲直接通往印度的航線。1488年以巴爾托洛摩·狄亞斯為首的一支探險隊到達並繞過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返回葡萄牙為前往印度群島的新航線打下了基礎。
1497年7月8日,達·伽馬率領4艘船、170名船員從裏斯本出發。船隊最初向佛得角群島前進,在補充了新鮮的食物和飲水之後,繼續向東南航行。他們走了一條弧形航線,先向西南,後轉東南,以避免進入幾內亞灣的無風帶和遭遇險惡的海流。這樣連續航行了96天,由於缺乏新鮮水果和蔬菜,大部分船員都得了壞血病。11月4日他們登上了一塊陸地,冒險家們將這裏命名為聖赫勒拿灣,用星盤做了測定之後,弄清了這裏在好望角北方190公裏處。他們在此修理船隻船具,采集食品、淡水、木材。
隨後達·伽馬一行又沿非洲東海岸向北航行。在馬林迪,他找到了一個印度引航員,為他引航三十天,從阿拉伯航海至印度。1498年5月20日,大約在離開葡萄牙十個月之後,達·伽馬到達——印度南方最重要的貿易中心卡利卡特。——卡利卡特的印度君主紮莫林一開始對達·伽馬表示歡迎,但是他很快就感到失望,因為達·伽馬贈送他的禮物全是些便宜貨。這使達·伽馬未能與紮莫林達成一項貿易協定。
5月22日船隊到達了印度西南海岸的中心港口——卡利庫特(鄭和遠航時到達的古裏國)。一眼望去,馬可·波羅筆下的富庶繁榮景象出現了。當居民們得知船隊來自葡萄牙時,他們感到極其驚訝。葡萄牙人很簡單地回答了本地人的疑問,而這也是葡萄牙人八十年來努力爭取的目標:“我們來找香料。”
阿拉伯商人長期壟斷著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印度商人如果得不到明顯的好處,他們是不願意讓葡萄牙人占了便宜而得罪阿拉伯人的。而達·伽馬船隊能拿出來的無非是黃油、蜂蜜、紅帽子、襯衫、銅鈴和珊瑚做的念珠之類的東西,對印度商人來說這些東西沒有什麼吸引力。無奈之下達·伽馬隻得謊稱這些東西並不是葡萄牙國王準備的交易品,而隻是他這個窮困的旅行者自己花錢買來的。
達·伽馬在當地停留了三個月,5月28日覲見了卡利庫特國王。卡利庫特國王懶洋洋地躺在綠天鵝絨臥椅上歡迎他。達·伽馬看到國王嘴裏嚼著檳榔,手持一個約4.5升的大金杯,旁邊放著一個大型金盤,大得要用兩隻手才能圍抱起來,盤中裝滿了香料。這一次見麵唯一的成果是國王同意葡萄牙人在當地販賣帶來的貨物。然而,沒有上等的貨物,就不可能有上等的生意。兩個月過去了,貨物還未脫手,條紋布堆放在貨棧中,無人問津。他們隻能用銅、水銀和珊瑚等交換香料。
一連幾個月,達·伽馬都想方設法與卡利庫特國王訂立貿易協定,但阿拉伯商人從中作梗,說他們是海盜。性急的達·伽馬實在不堪忍受,就野蠻地抓了六名當地貴族做人質,強迫國王改變態度。直到1498年8月29日船隊即將回國之前,國王才請達·伽馬交給曼努爾王一封信,同意與葡萄牙人進行商品貿易,但是要求他們帶著金銀、珊瑚和紅呢絨來換取肉桂、丁香、胡椒等。不管怎麼說達·伽馬總算是完成了使命。
在歸國途中,達·伽馬一行不算順利,他們又經曆了許多風險。風向不順致使航期延長,有30名船員死於壞血病。又因缺少人手,他們不得不把船員集中在兩條船上,毀掉了聖拉斐爾號。於1499年9月初返回葡萄牙,全程共花了26個月的時間。航隊出發時是170人,歸來時隻剩下55人。失散的100多人中還有達·伽馬的弟弟。
達·伽馬以其充沛的精力和堅強的意誌完成了艱巨的任務,作為凱旋的英雄他受到曼努爾王的隆重歡迎。探險隊從印度運回的香料、絲綢、寶石、象牙等商品到國內高價脫手後,純獲利為整個航海費用的60倍。同時,達·伽馬的遠航也打破了阿拉伯帝國對海上貿易的壟斷,達·伽馬因此被葡萄牙國王授予爵位,並被任命為印度洋總督,還得到了巨額的年俸。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克裏斯托弗·哥倫布出生於意大利熱那亞一個毛紡手工業者的家庭,他讀過《馬可·波羅行記》,書中把東方描寫得非常富有,說那裏黃金遍地,香料盈野,這使他自幼憧憬並向往東方的財富。哥倫布20歲左右當水手時到過歐洲沿海各國,熟悉大西洋東部海域的航路。他堅信當時盛行的地圓學說,認為從歐洲海岸向西航行可以直達亞洲印度,從而可以得到大量的黃金、香料。為此,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但都遭到拒絕。因為一方麵,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並不相信。此外當時歐洲所需要的東方商品,如絲綢、瓷器、茶葉、香料和黃金等,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因而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