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樣對待員工“偷懶”(2)(1 / 2)

TomDeMarco是資深科技顧問,曾經擔任微軟、惠普、蘋果電腦、IBM的顧問工作,他在《別讓員工瞎忙》一書中指出:“讓員工超時工作,反而傷害組織的成效,偷懶則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在財富雜誌選出的500強企業中,那些成功公司的員工,並不特別忙碌,辦公室內反而充滿輕鬆活躍的氣氛。

TomDeMarco認為:“許多企業都陷入效率與忙碌的迷思中,在知識型經濟裏,公司若強調的是產品的質而非量的話,讓員工偷懶一下又何妨”。

他在書中舉了有關秘書的例子:秘書是辦公室中不可或缺的員工,工作範疇包括準備文件、安排會議、協調工作及輔助老板等任務。西維亞是公司內公認的好秘書,但她隻有43%的時間忙在工作上,其餘57%的時間卻在候命。假如把西維亞的時間分給兩位老板,表麵上她“人盡其用”了,不會再有空閑時間,但這位本來擁有高效率的員工,也因為工作時間被填滿,而不能騰出其他空閑時間應付突發的新工作和做必要的決策,這樣便產生了副作用,那就是處理工作流程時的速度變緩慢了,不能時刻都保持高效率工作,於是這樣的變革隻會徒勞無功。

企業對員工需要的不是表麵上的效率,而是更多的“放鬆”,讓每位員工不必過度忙於例行業務。一位對工作有熱誠的好員工,他會利用工作中喘息的機會,去為公司思考新方案,激發腦中的新構想,不但能令員工成長,更能促進工作成效。摩托羅拉已在中層管理人員的例行工作中,加入了準許偷懶的時間;而微軟公司,則鼓勵員工休假,讓員工重返工作崗位時,能帶些新構思回來。

當然,市場其實就是戰場。戰爭是殘酷的,市場的競爭也同樣殘酷。為了贏得主動,在用人的問題上,有時也需要超越感情的界限,對不夠盡心盡力的員工,及時進行警戒或懲罰。

曾經,聽朋友將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感觸頗深。

從前有一個商人,他養了一頭驢。他趕著驢走鄉串村,傲各種買賣。這葉商人有時販賣布匹、珠子,有時販賣水果和新鮮蔬菜“實際上隻要能賺點錢的東西,他都賣。

有一天,他聽說海邊的鹽很便宜。他想:“我可以販鹽到山裏的村子去賣好價錢。”於是,他帶上驢子去買鹽。

鹽果然很便宜,商人買了許多鹽,馱在驢背上一路都很順利。他們來到山間,經過一道狹窄的石橋,橋下有條很深的小溪流過。商人牽著驢,在滑溜的石橋上小心翼翼地走著,驢子忽然滑倒,一下子跌進小溪驢掙紮著逆水麗遊,溪水把它馱的鹽溶化並衝走了,隻有幾條空口袋還係在鞍上。驢身上沒有了重東西,很容易就上了岸,輕鬆愉快地繼續趕路過了不久,商人決定再去販一次鹽,他帶著驢到海邊去,讓驢馱上鹽往吐裏走。一到那座狹窄的石橋,驢就想起它曾多麼輕易地甩掉重擔,不馱東西走路是多麼舒服。這一回它故意跌進溪裏去,直到鹽溶化得一幹二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