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筆者認為發展總是相對於一定的價值目標和參照係統而言的,是有目的的發展。“發展”實質上就是人們為了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標準而對客觀物質世界及其事物現象的存在及運動狀況所作出的一種評價性描述、是一種價值評價。
從最為廣泛的意義上來說,人們用以評判物質世界的發展與否的特定目的和預設標準就是客觀物質世界及其事物現象在其存在和運動變化中,本身所包含著的內在目的和客觀要求。所謂的“發展”,在這一廣泛的意義上而言,也就是指合乎事物本身的內在目的和客觀要求,從而有著特定的趨勢和方向的運動變化及過程。客觀物質世界中的每一具體事物都是作為係統而存在著的,都有著自身的內在目的和客觀要求,都是在內外部矛盾的交互作用之下以自組織和它組織的方式運動變化著的。這種運動變化相對於事物或係統自身的內在目的和客觀要求而言,有著兩種可能的趨勢和方向:其一是這種運動變化合乎於事物或係統本身的內在目的和客觀要求,而使事物或係統呈現出一種前進的和上升的趨勢,表現為一種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有無序到有序的運動和變化;其二則是這種運動變化同事物或係統本身的內在目的和客觀要求相背離,而使事物或係統呈現出一種後退的或下降的趨勢,表現為一種由高級到低級、由複雜到簡單、由有序到無序的運動和變化。前者如化合物、有機物的合成以及生命有機體的產生,我們稱之為發展;後者則如化合物、有機物的分解以及生命有機體的死亡,我們稱之為倒退。具體事物總是有生有滅的,我們也正是按其本身所固有的內在目的和客觀要求,才將這些生生滅滅的具體之物的運動變化名之為發展、稱之為倒退。具體事物有生有滅,也就既有發展又有倒退。可整體的物質世界作為一個有機統一體,它本身的存在及其運動變化卻隻有內在之原因而無外在之原因——整體的世界是一個自組織的有機係統。因而這一物質世界的總體存在及其運動變化就必然會在自身內在矛盾的推動下,按其固有的目的和要求而呈現為一種合乎目的的發展態勢。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也可以說整體的物質世界作為一個有機統一體,在總體上是處於前進性、上升性的永恒發展之中。
可問題是,物質世界及其具體事物現象,如果離開了人和人類社會,它本身就還隻是一種自在的存在和自在的運動,所謂的內在目的和客觀要求也就還隻是一種自在的目的、一種盲目的趨勢,客觀物質世界本身並不具有什麼先在的、神秘的目的。因而,在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客觀物質世界及其事物現象本身是無所謂合乎目的、無所謂發展的,而隻有合乎必然性、合乎規律性的運動和變化。關於這一點,理論界已有學者明確指出,“自然界本身並不追求發展,自然界的本質飛躍是一種‘被動發展’”。而且,“自然界的被動發展是經驗事實,但其目的、參照係是人設定的,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低等生命到高等動物,從猿到人,隻是由於有人作為目標參照係,自然界的變化越來越接近人的生存條件,才被人稱之為發展”。所謂的合乎目的、所謂的前進與上升,乃至於我們今天所談論的物質世界的發展,在其實質上都是相對於人來說的,都是相對於人的主體目標和自主要求而言的。離開了人的主體目標和自主要求,完全與人相脫離、與人毫不相幹的物質世界及其事物現象的存在和運動本身無所謂合乎目的、無所謂發展,而隻有事物本身的存在及其運動變化。譬如地球,如果脫離了人、與人無關,則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談論它的發展與倒退?所謂的發展、倒退,所謂的生成、毀滅,都不過是物質世界的存在與運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