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所有待嫁的女孩兒一樣,在結婚前,我曾經無數次幻想過各種各樣的婚禮場景。當某一天在電影中,看到新娘在其父親的帶領下,踏過長長的鋪滿鮮花的紅地毯,手持花束,緩緩步入莊嚴的教堂時,我的思緒就會定格——在那一刻,我的內心被深深震撼,我知道了我需要的是一場什麼樣的婚禮。
最終,先生遂了我的心願——在我26歲的時候,我和現在的先生舉行一場讓我終生難忘的櫻花婚禮。在加拿大聖諾瑟大教堂,在櫻花漫天飛舞的季節,我們在牧師的主持下,莊嚴宣誓,並相互交換了婚戒。
撲到先生懷裏的那一瞬,我忽然體會到什麼叫婚姻。婚姻說穿了就是“我願意”;當你決定嫁一個人的時候,實際上就意味著你願意和他共度一生;而所謂共度一生,就是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健康,還是疾病;貧窮,還是富有,你都願意和他在一起,直到死亡將你們分開。
正如那首歌所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那種狀態無疑是許多女人夢寐以求的。但現實中的婚姻,並不是童話,它並非是“從此,公主與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畫上了句號,而是另一段生活的開始,而且充滿著太多的變數。
在我主持的節目和現實生活中,我聽說過太多曾經相愛的夫妻,到最後反目成仇,形如陌路的,婚姻時常亮紅燈的更是屢見不鮮。
難道真如巴法利·尼克斯所說“婚姻是一本書,第一章寫的是詩篇,而其餘則是平淡的散文”?不管比喻是否貼切,但現實生活中的婚戀曆程的確如此——戀愛時,大家想到的都是如何浪漫,像是詩歌,但是結婚後,就變成了平淡如散文般的生活,因為這個時候,兩個人要麵臨現實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為什麼婚姻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根本原因是結婚之前,我們沒有把婚姻看清楚,沒有搞清楚婚姻到底是怎麼回事,沒有足夠地看清楚你的另一半,沒有做好結婚前的心理準備,沒有想過到底如何才能經營好自己的婚姻生活。一言概之,就是對婚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缺乏理性的規劃。
婚姻對於女人而言,可以說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稍有不慎,就會一失足成千古恨。衣服選錯了,可以再買;工作選錯了,還可以再換;戀人選錯,可以再找;如果老公選錯了,你的人生就失敗了一大半,可以說成大勢已去。雖然現在離婚也並不是多麼難堪的事,但是,對於一般的女性而言,離婚帶來的諸多負麵影響隻有局中人才能真正體會。可以說,婚姻決定女人的一生。
很多女人一生中換過一個甚至更多的伴侶,她們在擇偶上可能比買車、買房,甚至是買一件衣服考慮得還要少。她們對待婚姻不是霧裏看花,就是隨波逐流,不是過於草率,就是過於盲目,甚至是逃避、無知,從來沒有過理性的思考。結果,形成了婚後的後遺症,影響了一生的幸福。
有經濟學家一針見血地指出:男女雙方在婚姻中是單個的經濟自由體,擁有自身的完全產權;婚姻是對耐用消費品的購買,跟一般商品交易不同的是,所付出的不是貨幣,而是他們自己;每個男女都是一個製造愛情的個體私營企業,交易的內容是對方的性別差異、物質金錢、權力名聲、容貌才氣等等。所以,雖說婚嫁之事天經地義,操作起來就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門當戶對,男才女貌,結合之前要有一番衡量和比較,討價還價,貨比三家,商業上的規則在這裏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