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對外開放成為新時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國策(2 / 3)

之所以發生這種曆史性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鄧小平重新確立井發展了毛澤東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地停止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方針,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因而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對外開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新時期,鄧小平根據對國際形勢發展的科學分析和國內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任務的需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遵循的基本路線的高度,作出了實行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這主要是: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同世界所有國家的經濟合作、貿易往來和技術交流,引進先進科學技術、經營管理方法和其他先進成果,以及資金和人才,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資源,發展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以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一戰略決策的主要依據是:

首先,是甚於對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拋棄閉關鎖國的陳腐觀念,實行對外開放,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的一個重要起點。早在1978年,鄧小平就提出了“實行開放政策,學習世界先進科學技術”的主張。他說:“中國在曆史上對世界有過貢獻,但是長期停滯,發展很慢。現在是我們向世界先進國家學習的時候了。”他總結我國長期的曆史經驗,指出閉關鎖國隻能導致國家貧窮落後,人民愚昧無知。他認為,從明朝中葉到鴉片戰爭,三百多年的閉關自守,把國家搞得貧窮落後,愚昧無知,這使得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後變得落後了。因此,“總結曆史經驗,中國長期處於停滯和落後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鄧小平特別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驗教訓,“人家封鎖我們,在某種稚度上我們也還是閉關自守”。正是這種“左”的錯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推行了一條閉關鎖國的政策,使社會主義優越性得不到有效發揮,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事實證明,“關起門來,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是發達不起來的”。他說:“我們吃過這個苦頭,我們的老祖宗吃過這個苦頭,閉關自守,隻能是更加落後於世界,落後於時代。”如果我們“再來個閉關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經濟發達國家水平,肯定不可能”。他還從當今世界曆史發展的角度,對比了中國和日本的發展狀況,他說:中國“五十年代在技術方麵與日本差距也不是那麼大。但是我們封閉了二十年,沒有把國際市場競爭擺在議事日程上,而日本卻在這個期間變成了經濟大國”。所以鄧小平一再強調:“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在他看來,對外開放不是短期的、臨時性的政策,而是要貫穿中國的整個發展過程,是要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

在這裏,鄧小平還闡明了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的辯證一關係,特別提醒我們要全麵正確對待自力更生方針。他說:“像中國這樣大的國家搞建設,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自力更生決不等於閉關自守,“在堅持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還需要對外開放,吸收外國的資金和技術來幫助我們發展”。在處理對外開放和自力更生的關係上,鄧小平多次告誡全黨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他在指出我國在爭取利用國際上的資金和先進技術已取得成效的同時,又指出從發達國家取得資金和先進技術不是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在西方,“有那麼一些人還是老殖民主義者的頭腦,他們企圖卡住我們窮國的脖子,不願意我們得到發展。所以,我們一方麵實行開放政策,另一方麵仍堅持建國以來毛澤東主席一貫倡導的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必須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爭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艱苦奮鬥。”這就既堅持了毛澤東的正確思想,又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其次,是基於對當代世界發展的科學分析。鄧小平關於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以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在國際形勢和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曆史背景下產生的。鄧小平關於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已成為帶全球性的兩大戰略問題的深刻論述,不僅對我國的國際戰略,而且對我們的經濟發展戰略,都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其一,在關於戰爭與和平的估計,主要是涉及世界戰爭能否避免的問題,曆史經驗表明,這對我國的建設方針和戰略部署有著最明顯、最直接的影響。鄧小平指出: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戰爭特別是世界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迫在眉睫。這種估計和判斷,自然會影響到我們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大計。我們的好多決策,包括一、二、三線的建設布局,所謂“山、散、洞”方針都是以這種估計次發製定和實施的。鄧小平根據多年的仔細觀察得出了新的結論,認為國際形勢在朝著緩和方向發展,“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現在國際形勢看來會有個比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即不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環境”。這就改變了過去總擔心打仗的舊觀念。他認為,粉碎“四人幫”以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第一個轉變,是對戰爭與和平問題的認識”。這就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了機遇。其二,在發展問題上,鄧小平十分重視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他強調:“現在世界的發展一日千裏,每天都在變化,特別是科學技術,追都難追上。”“不要關起門來,我們最大的經驗就是不要脫離世界,否則就會信息不靈,睡大覺,而鍛界技術革命卻在篷勃發展。”鄧小平反複強調,“申國要謀求發展,擺脫貧窮和落後,就必須開放。開放不僅是發展國際間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國際的經驗。”他特別指出,科學技術本身是沒有階級性的,“現在世界上的先進技術、先進成果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利用呢?我們要把世界一切先進技術、先進成果作為我們發展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