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人民革命和建設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題中之義
鄧小平強調,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他認定這是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這四項基本原則作為我國的立國之本,保證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沿著健康正確的軌道發展。
正如鄧小平所說,四項基本原則並不是新的東西,它“是我們黨長期以來所一貫堅持的”。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艱難曲折的革命鬥爭,終於在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製度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指導地位。這是中國人民的曆史性選擇,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麵貌和發展方向。這些基本原則已為我國的憲法所確認,成為維係國家團結和奮進的政治製度和原則立場。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鄧小平將我們黨長期以來一貫堅持的這些原則,第一次概括為“四項基本原則”,並賦予特定的政治內涵和新的時代精神,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上的意義。
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之後,正當黨帶領全國人民滿懷激情進行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時候,社會上出現了一股懷疑和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反對人民民主專政,反對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錯誤思潮,嚴重威脅著來之不易的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幹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在這個嚴峻時刻,鄧小平在1979年3月召開的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做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代表中共中央明確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這個政治概念,旗幟鮮明地闡明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性,對違反這些原則的思潮逐一進行了揭露和批判。他指出:“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央認為,今天必須反複強調堅持這四項基本原則,因為某些人(哪怕隻是極少數人)企圖動搖這些基本原則。這是決不許可的。每個共產黨員,更不必說每個黨的思想理論工作者,決不允許在這個根本立場上有絲毫動搖。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這個重要講話,為新時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提供了重要武器。
根據鄧小平的論述,四項基本原則的主要內涵是:(1)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指堅持社會主義製度、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堅持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特別是要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建設;(3)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就是堅持黨對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領導,其中最重要的是,對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的政治領導;(4)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就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始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方向,在新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四項基本原則講的最多、最深刻的是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他不僅首先倡導並不斷豐富四項基本原則,而且在實踐中始終旗幟鮮明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種種懷疑和否定四項基本原則的錯誤思潮進行了不懈的鬥爭。他明確指出:“對於這四項基本原則,必須堅持,絕不允許任何人加以動搖,並且要用適當的法律形式加以確定。”並說:“我們的宣傳工作還存在嚴重缺點,主要是沒有積極主動、理直氣壯而又有說服力地宣傳四項基本原則,對一些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嚴重錯誤思想沒有進行有力的鬥爭。”1985年8月,鄧小平在同外賓談話時指出,我們在粉碎“四人幫”之後進行的撥亂反正,就是要糾正極左思潮,同時我們還提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如果不堅持這四項基本原則,糾正極左就會變成‘糾正’馬列主義,‘糾正’社會主義”。直至1992年初視察南方重要講話中,鄧小平又一次強調指出:“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充分表明,鄧小平在理論和實踐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一貫性。
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根本任務是要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曆史進程中,究竟要遵循一條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是關係到這一偉業的前途和命運問題。四項基本原則之所以成為我國的立國之本,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它正確地回答和解決了如何保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及其健康發展的一係列根本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