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你真的要離開我嗎(2 / 2)

韓靜好第二天醒過來看著滿臉的紅斑,本來計劃去實習,可是現在這個樣子,實在沒辦法見人啊…

“你可以畫畫啊。”趙聖南給她出著主意。

趙聖南其實希望韓靜好能有多一點的作品,這樣將來可以為她辦個畫展,以她的畫風,以他的財力,她定能出名。

韓靜好想起了趙聖南的一個房間裏的作品,滿滿的都是韓靜好的畫像:“我們一起畫怎麼樣?”

“我為你彈琴,你作畫,怎麼樣?”趙聖南忽然這樣說。

“琴瑟在禦,莫不靜好。原來就是這樣啊。”韓靜好笑著說,是那樣的開心。

下午的時候鋼琴和畫具都已經過來了,在病房裏放置好,使得病房看起來不像是病房,更像是家。

鋼琴是Baldwin,由美國最大的鋼琴製造公司製造,韓靜好小時候一直夢想擁有這個品牌的鋼琴,Baldwin的三角鋼琴有兩項引人注目的裝置:一是鐵骨架螺柱,二是掛弦管。音質上強調基音與低泛音的色彩,音量上則追求戲劇化的音響效果。而這兩點都是韓靜好很看重的。

畫具韓靜好隻讓買了毛筆,其他的韓靜好讓張媽從別墅取了過來,毛筆是周虎臣毛筆,韓靜好最喜歡的品牌。

“聖叔叔,彈一曲怎麼樣?”韓靜好撒著嬌說,臉上的紅斑竟然使得她眉眼嫵媚,有一種女人該有的媚態。

趙聖南坐在鋼琴旁,修長白皙的手指放在鋼琴上,他熟練的按著黑白鍵,貝多芬的《致愛麗絲》緩緩瀉出,流暢而充滿感情。一開始出現的主題純樸親切,刻畫出溫柔美麗、單純活潑的少女形象。這一主題先後重複三次,中間有兩個對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調性上,色調明朗,表現了歡樂的情緒;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襯托下,色彩暗淡,節奏性強,音樂顯得嚴肅而堅定。一連串上行的三連音及隨後流暢活潑的半音階下行音調,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題的第三次再現。樂曲在歡樂明快的氣氛中結束。

關於這首樂曲的創作背景有許多種說法。其中受到廣泛認可的觀點則認為這首樂曲可能是作者四十歲時為他的學生,名叫伊麗莎白?羅克爾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伊麗莎白?羅克爾是德國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約瑟夫?奧古斯特?羅克爾的妹妹。1807年,14歲的伊麗莎白跟隨哥哥來到維也納,很快就被貝多芬所接納,成為他身邊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伊麗莎白後來嫁給了貝多芬的朋友。貝多芬在創作這首樂曲時,兩人保持著親密的友誼,顯然這首曲子是獻給她的。那段時間裏,在貝多芬的生活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叫愛麗絲或伊麗莎白的其他女子,愛麗絲是伊麗莎白的昵稱。可以確認的是,貝多芬十分喜歡她。

韓靜好懂,他是在告訴她,他愛她。

趙聖南彈鋼琴姿態自然很優雅,像一個王子一樣,沉著美好。

你是我的愛麗絲,唯一的愛麗絲,你懂我為何彈奏它麼?致愛麗絲就像是中國古代的《越人歌》,我愛你,你可知?

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知得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君不知。

細軟的陽光灑在了黑白鍵上,音樂緩緩的流瀉而出,色調明朗,趙聖南安靜的彈奏,優雅而高貴,琴聲歡快,一個美麗的女子深情的望著俊美的男子,從他彈出第一個字符,韓靜好就知道那是《致愛麗絲》,她欣喜,喜悅的模樣很自然的流露出來,畫麵定格在這個午後,美好繾綣。

琴聲已經停止了韓靜好還沉醉在趙聖南的琴聲裏,雖然這是入門的鋼琴曲,可是由趙聖南彈出來,竟然彈出來了不一樣。

“被本公子迷住了吧?注意你的口水!”趙聖南走到韓靜好麵前說,揉了揉她額前細碎的頭發。

“趙聖南,你混蛋!我根本就沒有口水。”韓靜好擦了一把嘴,才發現趙聖南在逗她。

“聖叔叔,你簡直是才色藝三絕啊!”韓靜好隨之激動地說。

“請不要這樣形容,說的我想是青樓裏的姑娘。”趙聖南開著玩笑,看著韓靜好這樣開心,趙聖南也很開心。

“《致愛麗絲》被你改了,改的竟然更加美妙,比原版好像更有感情。”韓靜好說。

“剛才彈的時候我臨時改的。它被改的之所以有感情,是因為我對你有感情。”趙聖南看著韓靜好說,難辨真假,不,本來就是真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