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多攬替手成大事(1 / 2)

曾國藩帶兵征戰,官至欽差,更為注意網攬人才。對於才華超群之人,曾國藩知道後總是想盡辦法為己所用。

郭意誠,字昆燾,湘中小有名氣的文人。

因其文才頗好,鹹豐、同治年間,中興諸老都與他交往不錯,均想讓郭意誠到自己幕下,郭意誠以其喜歡隱居為由力拒不就。

曾國藩最為賞識郭意誠的才華,千方百計要引他出山,曾寄書與郭意誠:“您在傑出的才智、卓越的口辯方麵趕不上左宗棠,在文辭雅潔、文義雄健方麵趕不上長公。但是,您的文筆明白暢達,連老婦聽了都能理解,這卻正好是我所偏好的。依照這裏製定的薪水章程,這兩個職務的薪水都是每月五十金,大小事務、條款都要上表,印發到錢糧衙門。這些都是國家的公糧,不是主帥所以據為己有的。您家素有美德之聲,各位兄弟一同謀求生計,有的還求職於學館,奔走於衙門,不免謀生艱辛,還不能完全做到與世隔絕,何必覺得從別人那裏求得衣食之資都合乎道義,從我這裏得到的就都不合道義呢?如果您一定要拿自己喜歡隱居為理由,用其他言辭來拒絕我的聘請,那麼,這對咱們20年的交情,不是有點漠然置之了嗎?懇切地請求您,望您體諒。”

曾國藩知道郭意誠極愛自己的妻子,不願遠離時有所牽掛,並以此為借口不願出來,寄書一封戲謔他。他說:“知公麋鹿之性,不堪束縛,請屈尊暫臨,奉商一切。並偕仙眷同行,當飭人掃榻以俟。”郭意誠平日比較信任曾國藩,接信後迅速趕到湘軍營中見曾國藩。曾國藩未見其妻跟隨,命他及早回去,並作書:“燕雁有待飛之候,鴛鴦無獨宿之時,此亦事可行者也。”郭意誠最終未再拒絕曾國藩的誠摯邀請,答應出來任職。

郭意誠後來成為曾國藩的得力助手,很多的奏折和信函都由郭意誠起草。對這個得力助手,曾國藩也是關愛不已,多次批假讓他回家,要麼就讓他把夫人接來小聚。

1858年,郭意誠請假回家探親,因某種原因未能及時返回,曾國藩以為發生什麼變故,寫了幾封信催郭意誠返營。1858年6月4日,他在《致澄弟信》中說:“公牘私函意誠均可料。”足見曾國藩對郭意誠內心無任何芥蒂。

曾國藩誠信待人,量才用人,最終在自己身邊籠絡了一大批有識之人。

曾國藩說:“大廈非一木所能支撐,大業憑眾人智慧而完成。”又說:“成大事者,以多得替手為第一要義。”

曾國藩曾對其弟曾國荃說:“求人自輔,時時不可忘此意:人才至難。”也就是說請求別人輔助自己,時時都不能忘記這個道理:求得真正的人才是多麼的不容易。他又說:以前有些人做我的幕僚,做事盡心盡力,我總是以平常心去對待他們,對他們不是特別重視,現在看來,這些人是多麼難得。你應該把求人當成做官的首要任務,對於那些無真才實學的人,就算是自己的親戚好友,也不要總是留在身邊,這是因為有才有識的人是不願意與他們共同做事的。

曾國藩一生篤信理學。母親死後的同年十二月十三日,曾國藩接到要他重新出山的上諭,馬上草疏懇請終製,並具吳巡撫張亮基代奏,力陳不能出山之議,“但繕就未發”。十五日,曾國藩從張亮基信中獲悉武昌失守,內心十分震驚。這一天郭嵩燾趕到湘鄉為曾母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