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修養聯(3 / 3)

老牛力盡丹心在

誌士年衰赤膽懸

使我開懷惟夜月

令人滌省是晨鍾

忍一言風平浪靜

讓三分海闊天空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麵花

看似尋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卻艱辛

事不躬行終是幻

書能活用可通神

心未曾求過分事

身常少有不安時

酒常知節狂言少

心不能清亂夢多

直上青雲攬日月

欲傾東海洗乾坤

(徐悲鴻)

莫放春秋佳日過

最難風雨故人來

(孫星衍)

勵學須識得頭腦

修身要立定腳跟

(吳嘉穀)

此心平靜如流水

放眼高空看過雲

(水竹村人)

隔靴搔癢讚何益

入木三分罵亦精

(鄭板橋)

偶然風雨驚花落

再上樓台待月明

(林則徐)

高人自與山有素

老可能為竹寫真

(趙之謙)

淡如秋水閑中味

和似春風靜後功

(王士禎)

看遍好花春睡足

醉殘紅日夜吟多

(唐英)

每臨大事有靜氣

不信今時無古賢

(翁同和)

居身不使白玉玷

立誌宜與青雲齊

(華世奎)

時禦天風跨鸞鳳

或入碧海掣鯨魚

(康有為)

世事滄桑心事定

胸中海嶽夢中飛

(梁啟超)

種數竿竹能卻俗

讀半卷書可養心

(徐君彥)

莫對青山談世事

休將文字占時名

(鬱達夫)

若能杯水如名淡

應信村茶比酒香

(夏承燾)

須披胸臆親諍友

莫讓殷勤翳明眸

木秀青山難折去

鷹飛白日易知還

鐵骨英姿甘負重

高山步履不知難

(上二聯為

魏傳統撰)

未必前賢皆可法

從來孺子尚堪欽

行舟每喜風高處

養氣長參水靜時

回思往事難全是

靜看來今好自為

煩心每被風吹淨

遠眼常因雨洗明

心有尺規行不亂

意存忠厚氣堪平

尋師解惑精研史

造燭求明苦讀經

養成武穆千夫氣

讀破蒙莊萬卷書

皓月盈懷心不夜

春雲潤物雨含情

吹簫海嶽鳴清籟

放馬春秋賦浩蹤

一人知己平生足

兩袖清風百世安

健步當車追日去

風斤作劍解牛來

新詩捧與知音賞

美酒待邀貴客斟

筆底詩聯能益世

胸中肺腑敢容天

心閑細嚼詩書味

眼倦聊觀菊竹姿

清風繞榻傳詩韻

雅蝶臨窗掬墨香

閑邀野老論農事

興共詩仙唱國風

喜挹清風除濁氣

長師翠竹問虛心

揮毫靜寫怡神賦

拍案長發浩氣歌

馳心萬古長鑒史

放眼千峰偶識崎

長臨石海尋高骨

樂在書山擷古英

煎茶淨地迎嘉客

拍手開懷放浩歌

自將秋水洗望眼

長借燭光明學心

歌懷北國醫寒熱

嘯誌西溪讀地天

翎柔未作淩霄鳥

性笨甘為拓地牛

偶得佳句放聲笑

欣見故人擊地歌

天道無聲枯草木

人生有味俊詩書

靜觀世界求三昧

誠對蒼生不二心

喜上高樓娛遠目

恭聽老友道新音

體道魚遊追活潑

消閑墨舞寫天真

欣有眼明交益友

苦無心暇讀奇書

(上二十八聯為

趙金光撰)

清以自修誠以自勉

敬而不怠滿而不盈

靜以養性儉以樹德

入則篤行出則友賢

取靜於山寄情於水

虛懷若竹清氣若蘭

虛能引和靜能生悟

仰以察古俯以觀今

行而不舍若驥千裏

納無所窮如海百川

深情若海朗抱如月

和氣當春節清競秋

讀書要能自出見解

處世無過善體人情

心神欲靜骨氣欲動

腳跟宜定胸懷宜開

處世無奇唯忠唯恕

治家有道克儉克勤

事宜終始毋務多業

任有大小唯其所能

眾人不識難諧身世

一日所為可對地天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山連千嶺無際自高

(柳倩)

事應多幹些辦成一件說一件

錢要少花點省下半分是半分

(朱惠民)

少喜詩書畫印十年寒窗未盡興

老愛竹菊梅蘭半生禿筆始傳神

(葉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