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舒王府門口便已車來車往,仆役們奔走來回,遠遠一個渾身烏不溜秋的小女孩正在舒王府後門處糾纏那倒剩飯菜的仆婦,仆婦無法,隻得撿了些上麵撤下來的麵食糕點打發了她。那女孩心裏大喜,嘴上卻說:“大嬸你們府裏富的流油,今日客人多,想必剩下的也多,也不給些肉丁來。”
仆婦反笑了:“你這小鬼好不識事,你常來此要食,我哪次不是冒著被上頭責罵的風險給你了,你倒不知感恩了。還不趕緊離去呢,今日貴人多,小心衝撞了人。”
那小女孩也不回嘴,隻是咧嘴笑笑,揣著食物一陣煙的跑了,和幾個抬著菜筐的男仆擦身而過,領頭那婦人倒是盯著她的背影看了好幾下,方進了門。後門邊另一個仆婦探出頭,忙迎接上來,“方管事,可回來了?”那婦人哼了一聲,並未應她。那仆婦又笑著說“今日可忙,上麵要有什麼吩咐,管事你盡管吩咐下來。”
“得了,采辦那邊抬回來幾筐新鮮菜蔬和小銀魚,你先去廚房那邊看著,今兒事可多著呢,都仔細著,別出了岔子。”那婦人吩咐了一句,那仆婦應了一聲,便趕緊出去了。
這舒王是先帝在位時候恒威大將軍的兒子,老爹為先帝打下穩定江山,立下汗馬功勞,不過舒王卻是沒得到老將軍的勇猛,僅僅因為祖上的榮耀而封王,不過也因為他性格中庸,做事也無什麼大出色,雖無什麼令人歎服的功勞,但總歸是有功之臣的後代,倒也深得當今聖上的看重,兩年前因封地水災,便被聖上派回封地處料理水災事宜,便在封地居住幾年,今年年節剛過,聖上便下了旨意令舒王入京都,今日是舒王的五十壽辰,想著過完壽辰後便擇日入京,因此各路達官貴人一早就派人過來送禮拜壽,也巴望著這舒王進京後能提攜一下。今日賓客臨門,舒王府中大擺筵席,下人們早早就開始忙碌起來。
後府內,下人卻是一片慌亂,王妃滿臉怒氣,正在嗬斥下人:“這麼多人,也不跟緊些世子,今日是個正日子,呆會還要給王爺賀壽,正要讓他去前邊露臉呢,如今說找不到世子了,是不是活膩了!”邊上站著的老奴尹媽端了杯新茶來,“王妃息怒,不要氣壞自己的身子,更何況這是王爺的好日子,奴才剛問過門外了,今日世子並無外出,想是在府內哪處呆著呢。”
“你們趕緊找世子出來!出了事可仔細著你們的皮。”跪在地下的小廝是跟世子的,磕了頭,一溜兒找世子去了。說起這世子,舒王聖眷優厚,本該誌得意滿,但世子在四歲的時候,因一場高熱,昏厥不醒,盡管找了名醫,但這場疾病過後,世子心智都受損害,行為言語宛如頑童,舒王膝下子息不厚,世子為正妃所出,王妃僅僅得一子,哪怕這世子言行頑劣,也是素愛如珍寶,其餘幾個子女是侍妾所出。
舒王子女之中,資質都尋常,唯獨側妃所生女兒,名叫雅言,卻是出類拔萃的。當今太後是皇帝親母,舒王幼年時曾選入宮中擔任聖上的伴讀,少年時候與聖上交情甚好,雅言剛出生的時候,剛巧太後病體纏身,一直纏綿在床。側妃生女後,舒王便舉辦了滿月宴席慶賀自己得女,恰好聖甌宮的老道長為太後祈福,應舒王邀請也來了雅言的滿月宴席賜福,看見雅言後便說她福澤深厚,於皇家有好處,並把雅言的胎發剪下一小揪,放在香囊中,在佛前做過法後,獻給太後隨身帶著,於太後大有利,說來也奇怪,太後纏綿許久的病也果真漸漸好轉。
小時候的雅言也的確是聰明伶俐,一張小嘴甜的很,被太後皇帝召見了也絲毫不怯場,在太後身邊逗得她極為開心,因此太後和皇帝便極為看重舒王的這個女兒,對雅言極為喜愛,便額外給封為郡主,還時時交代舒王要好好養著這個女兒。
側妃是母憑女貴,隨著女兒得了郡主封號,自己也由一個小小侍妾抬為側妃,在王爺麵前也越發得臉,這個女兒對太後有福澤,也是府上的無上榮耀,為舒王府多一層榮耀和保障,王府上下無不把小郡主嗬著護著,無形中把王妃的氣勢壓下去了,王妃心裏暗恨,卻也隻能忍了,隻盼著自己的兒子哪天能開竅起來,好為自己也掙一口氣。
王爺見自己在封地的壽辰如此熱鬧,加上京中也派了人前來送禮,心中也自是得意非凡。這一日,王府內外可謂是絲竹之聲不絕於耳,席間觥籌交錯,熱鬧之極。
------題外話------
大家好,這是我寫的第一篇小說,寫文弄字以及看書是我平時生活中的一點小愛好,看多了各位大神們寫的小說,向往之餘自己也躍躍欲試。因此不怕醜的把自己寫的給弄上來了。文字不佳,邏輯不夠嚴密,這文可能硬傷處處,僅供大家看後一笑。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