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
陣前斬大將
證監會張育軍落馬
這似乎是一個陣前斬大將的時代。前一個是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楊棟梁,第二個是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張育軍曾先後任深交所和上交所總經理,是迄今國內惟一執掌過內地兩大證交所的大將。張育軍是北大經濟學博士,人大法學博士,著有《美國證券立法與管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製度分析》、《國家競爭中的資本市場戰略》、《轉軌時期資本市場前沿問題思考》、《投資者保護法研究》等,著作等身。張育軍在證監會分管大資管業務,負責機構部、基金部、期貨二部等部門。在本輪暴跌行情前,張育軍負責的大資管是業務“創新”最多的領域,其中就包括兩融、配資。在兩融業務最興盛的時候,融資餘額達1.97萬億元,還有約1.4萬億元的配資。可以說,是巨量的高杠杆資金,推動了股市的暴漲。當然,股市熱是符合領導意圖的。當股市暴跌時,張育軍轉身又成為救火隊長。據觀察,在救市期間,張育軍是露麵最為頻繁的證監會官員。張育軍對券商提“八條底線”不得有非公平交易、利益輸送、老鼠倉等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不得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不得不適當地宣傳、銷售產品,誤導欺詐客戶;不得開展資金池業務;不得利用資管產品進行商業賄賂;資管產品的杠杆率不得超過十倍;不得投資於高汙染、高能耗等國家禁止投資的行業;不得對業務人員、管理團隊實施當期激勵,等等。刀刀指向券商要害。但市場大跌,總得有人負責吧?是抓了些人,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原局長李量、證監會發行監管部處長李誌玲、證監會發行部三處處長劉書帆、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徐剛、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等。但這不夠。救市時,張育軍將重點放在了治理券商的兩融業務,而杠杆更高的配資盤也因此隨之受到影響,在5000點高位的急刹車,引發了一連串的資金恐慌性出逃,股指雪崩式下墜。陰謀論籠罩著天空。張育軍與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是五道口金融學院同學,都是劉鴻儒的學生。於是,有人做了一個可怕的假設:中信證券頂著國企的名號,打出堅決救市的大旗,但心裏想的卻是悶聲發大財,它一麵與媒體聯手,唱漲唱跌隨心所欲;另一麵有監管部門的內鬼輸送消息——政府監管部門、操作機構、專家輿論,形成了一個內部的尋租交易的利益捆綁體,那就很不難解釋,為什麼市場這麼混亂,救市這麼艱難。
P2P平台融金所
18人被帶走協查
9月7日上午,深圳警方聯合經偵大隊前往P2P平台融金所,帶走包括副董事長兼總裁、副總裁等在內的18人進行調查。8日中午10人陸續回到崗位,當晚另外8人也陸續回歸,這些融金所被調查的高管處於取保候審狀態。這家在同行眼中“規模較大、口碑還不錯”的P2P平台遭到調查,引起了行業震動。這家平台在6天前剛剛被新華社旗下中證金牛金融研究中心與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人員的課題小組評為A級平台。融金所18人被帶走協查的名義是“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令業界不安的是,設資金池、發假標、自融成為調查的重點,而這卻是很多平台的一貫做法,在監管還未正式出台的環境下,平台都在鋌而走險打擦邊球。在北京、上海等地,相關部門也在對P2P公司進行排查,一輪監管風暴正在全國鋪開。
國企改革文件
某些方麵更模糊
9月13日《國企改革指導意見》正式發布,文件提出分類改革、完善現代企業製度和國資管理體製、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要求和舉措。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聶輝華教授認為,這次國企改革文件最大的亮點是提出了國企領導人分類管理、國企分類、黨管國企等正確的問題,但是在解決問題的方麵略有不足。聶輝華認為:坦白說,這份文件離大家期望值有點距離,總體上沒有新意,在某些方麵可能更模糊。有人是任命製,有人是聘任製。任命製的人可以實行年薪製,這算什麼呢?政府官員沒有年薪製的,隻有市場化聘任才是年薪製。換句話說,這裏的任命製是介於政府官員和聘任製的人之間,這個定位太模糊了,會有問題的。這個文件在這裏回避了國企改革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國企的定位。國企要不要承擔多項任務,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如果國企繼續承擔多項任務,政治任務,社會任務,經濟功能,如果這方麵還是混合不清,你不可能對商業類國企隻實行利潤考核。比如說鐵路公司,按理屬於商業類,可是鐵路公司明顯要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西藏要通車,貧困地區要通車,有可能那些線路不賺錢的,拿商業類考核不合適吧。如果繼續把國企當做共和國長子,你就很難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兒子總要承擔父親的一些義務的,沒辦法談國企改革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