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內心對視,天地問疑(1)(1 / 1)

而過了不久,到了立春,就眼看著冬季的流走,似乎沒有什麼收獲。空蕩蕩的感覺,難道就是殺了幾隻鴨子的原因嗎?

也不知是什麼原因,讓十一嬸又對‘柊葉’產生了好感。

隻見她拿著一把刀,大晃大步神情奕奕走了過來。原本不知她要過來,我隻在這邊坐著曬曬太陽,可她大老遠的就喊:

“阿健。”

我很突然地回頭望過去,看到了她笑容滿麵。

我也很好奇她每次看到我都是笑容滿麵的樣子,究竟是什麼讓她如此笑眯眯。

“你媽在家嗎?”

這語氣似曾相識就像是老師問我爸媽在家嗎,一個道理,準沒好事。

“沒在,沒回來。找她幹啥?”確實是沒在家,也找不出欺騙性質出來。

“沒幹嘛,問問而已。”就一開始不想讓我知道的感覺,可又瞞不住。

我反而問了她:“你拿著刀幹啥去?”

“我想去割點‘柊葉’回來,包粽。想問問你媽要不要一起去。”

“哦,吃上癮啦?”

“想吃就包。要麼你跟我一起去割。”

像我這麼懶的人,我決然的回拒了,難得放假在家,再這麼也不會跟你去了,雖然不是討厭這種活,但我不吃了。

想到了上一次,我的心情一下子開朗了起來。已經忍不住又一次看你‘不再想和我說話’的內心活動後的溜走。

嗬,十一嬸還是一個人走去了。

她在我這裏看不到一點對她有希望,而我並不在意她的心裏看法,不管是開始對我的討厭還是不理睬,但對於她來說,不至於。

對於彼此,就是一場問候與愧探,深知相鄰的好感和往來。有一句老話“抬頭不見低頭見”,對待別人要真實,假如經常對來來往往的人們進行著一次次欺騙,或者埋汰,或者偏見,都是對生活的一種不幸福的向往。到了最後,形成了一個對立狀態,甚至是敵對關係。

看著十一嬸拿著‘柊葉’回來了,雖然種在河邊上不遠的地方,但她走的步驟,就挺重的感覺,大步大步的往前移。

剛行走到我這。她目光呆呆的眺望,這回她終於沒有笑容了,而是嚴肅了起來,我當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我問她:

“割不多不少,不夠分啊?”

她當時湧出泉水般的聲音來“我這是包給別人的”。

我還以為她要當場就惱火了,沒想到居然是要包給別人的。

“包給誰?”繼續問。

“親戚,你以為包給你吃啊?”

“當然想了。”

“又不見你去幫我割?”

十一嬸有點不想理的走回去了。

我還想著以為她會留一點出來吃,但那此刻起我也不知道有沒有留有出來,還是她不願意分享。畢竟是私人的,更是家與家之間的關係,也沒有特意的,或者強行的給分享。

嗯,回想過去,十一嬸還真的沒有給過一次東西吃的,那時人兒小,那時特兒窮。

可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慢慢的開始疏遠,感情越來越淡,沒有一種相互給予對方;也沒有一種相互信任方式;更加沒有一種相互感情的互動,有的隻是偷偷的隱晦起來。可能你家的好,我就沒必要給你點什麼,可能你人兒壞,沒必要對你相讓。

我還在想,是不是她把我當成了玩物一樣,需要時叫應一下,也可能是我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