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三大重點推進醫改
兩會特別報道
作者:嚴碧華
始於2009年的醫改,近四年的時間裏不斷深化,作為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青海,情況如何?日前,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長駱惠寧向《民生周刊》記者表示,青海的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在不斷深化。
“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青海地處高原,自然條件艱苦,更應關注各族群眾的健康問題。” 駱惠寧表示,近年來,青海在醫改方麵狠下力氣,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悉,近四年的時間裏,青海累計超額完成國家規定任務50餘項,在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開展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推行“先住院後結算”醫療服務模式等多項改革工作中走在了全國前列。
資料顯示,青海全省個人衛生支出比例由45%降到27.7%,基層醫療機構門診、住院次均費用分別下降了24.7%和22.7%,基本藥物中標價平均降幅達49.45%,非基本藥物價格平均降幅39.98%,累計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11.3億元。
醫改意味著要投入。近年來,青海加大財政投入,累計投入醫改資金達到114.8億元,相當於改革前10年衛生投入的總和,確保醫改各項工作得到有力保障。
與此同時,青海在推進醫改中,切實把“醫藥分開”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突破口來抓,加快實施了醫藥分離、實行藥物零差率銷售,切斷醫院運行和藥品銷售之間存在的不正當利益鏈條,進一步杜絕了醫藥代表與醫生之間的不正當交易,大幅降低了藥物價格。
為了更好的做好醫改工作,青海建立按月通報、按季考核、全年評估的定期考核機製。強化醫改行政問責,實行“一票否決”。建立工作約談機製,全麵督促工作落實。
駱惠寧表示,青海將繼續攻堅,深化改革,主要是圍繞健全醫保、規範醫藥、創新醫療三大重點,著力抓好十件事。分別為提高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標準並統一醫保製度;健全大病醫療保險製度;改進基本藥物招采和配送;推進藥物流通體製改革;全麵完成縣級公立醫院的改革;堅持不懈地抓好強基層工作;完善“先住院後結算”醫療服務模式;積極支持社會辦醫;擴展商業保險機構經辦醫保服務和加快衛生信息化建設。
“將全省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統一為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標準由400元提高到460元以上。” 駱惠寧強調,“將切實解決部分邊遠地區藥物配送不及時問題,力爭及時配送率達到98%以上。”
同時他表示,進一步規範生產、流通、營銷和監管,使藥品市場和價格形成機製與醫改政策相匹配,確保質優價廉、安全便捷。打破目前條塊分割、標準不一、信息化滯後的狀況,整合資源,將綜合管理、醫政管理、醫療保障、醫療救助等信息網絡互聯互通,實現醫保服務“一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