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找理由,平庸員工的托辭(1)(1 / 3)

1.能力比抱怨重要得多

不少員工總是在想著自己“應該要什麼”,抱怨自己“沒有得到什麼”,卻沒有問自己:“為了希望從事的職業自己還缺乏什麼,可能要付出什麼,做得夠不夠。”抱怨別人者總是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抱怨成了推托的借口,於是在抱怨中他們喪失了許許多多的機會,走在了別人的後麵。

曾經有一位高層管理人員憤然離開了好幾個老板,抱怨老板的種種不是。三年後,當他在自己最喜歡的事業上被老板辭退的時候,他終於明白是自己一直欠缺必備的能力,而不是原先的老板沒有賞識他。

抱怨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同時也是比較正常的。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除強扶弱、劫富濟貧的心態。對那些超越我們、管理我們的人天生有一種抵觸情緒。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認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對窮人的剝削。直到今天,這種財富的原罪觀始終沒有從人們的頭腦中消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關於為富不仁的報道,內容不過是對老板如何奸詐的揭露,以及對“社會底層人士”的同情。

那些無家可歸者的確值得同情,但是你想過沒有,他們今天的落魄境況完全是由社會或者其他人造成的嗎?他們自己就沒有責任嗎?同樣,當你抱怨老板的時候,沒想到自己也有責任嗎?表麵看,他們擁有巨大可支配的財富,但是他們能享受和消費的並不比我們多,相反,他們卻付出了比普通人多得多的心力。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更值得我們同情的人——同情他們即使下班鈴聲響過很久,他們都無法放下手上的工作;同情他們因為改變員工而付出的努力;同情他們忍受社會及員工不公正的評價和議論。那些指責老板的人並沒有意識到,如果沒有老板的辛勤努力,許多人的命運會更為悲慘。

長期的抱怨導致了員工對企業不忠誠的加強,也使他們陷在一種無法自拔的低迷情緒中。因為抱怨,很多員工抵不住更多機會的誘惑,或者不能承受企業暫時的困境,所以消極對抗或者另謀門路。比如一個技術人員,剛到一個小工廠,在發展的初期,不可避免地遇到戰略不清晰、管理混亂、老板曾經變化思路等特點,這時候他抱怨:你請我來幹事業的,不是來和你們變來變去的。他認為這樣的企業和老板不值得效力,準備跳槽。其實抱怨的員工可能不明白,這是很多小工廠必須跨過的一道難關,而一個員工在這種時候不僅要做事,還要學會應對各種可能的突發事件,還要共同創造做事的環境,並且與老板共渡難關。

作為一名體貼的員工,你應該明白,經營和管理一家公司是一件複雜的工作,會麵臨種種煩瑣的問題,來自客戶,來自公司內部的巨大壓力,都會給老板帶來種種困擾。更何況老板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缺陷。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是超越平庸的一大黃金定律。當你是一名雇員時,應該多考慮老板的難處,給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而當自己成為一名老板時,則需要多多考慮雇員的利益,多一些支持和鼓勵。

很多情況下,老板需要的是員工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員工認為這隻是老板的事情,與自己無關,並且抱怨老板不應該如何如何做。如果員工這個時候從老板的角度為其著想,並且以老板能夠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議,這個時候老板應該是非常歡迎的,絕大多數老板都有這樣的想法。

有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抱怨於事無補,並且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那些喜歡終日抱怨的人,即使獨立創業,也沒有辦法改變這種惡習,也沒有辦法獲得成功。如果一個員工有忠誠、敬業並且毫不抱怨的精神,就一定會被信任並委以重任,即使你受雇於他人,也同樣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

其實,反過來想想,當你為你的老板工作時,往往會認為老板太苛刻;而有朝一日自己成為老板時,你就會發現員工缺乏主動性。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改變的是看待問題的角度。

2.薪水低是自己的錯

你付出多少你就會收獲多少,如果你想提高你的薪水,你就必須要克服懶惰的習性和摒棄不勞而獲的觀念,也就是說,你必須要勤奮工作。如果你不勤奮,你永遠會站在起點上,不會有任何進展。

洛迪小時候,家裏經營一片農場,有一次,洛迪的父親同時雇用了兩名夥計。兩個月後,洛迪的父親給其中一個夥計提高了近一半的薪水,而另一個夥計的薪水還是老樣子。洛迪問父親:“為什麼會這樣?”父親回答:“因為有一個人工作非常勤奮,而另外一個人則經常偷懶。”這件事對小洛迪啟發很大,當他工作時,他一直勤奮敬業,如今已是一家非常著名的公司的經理。

獲取更高的薪酬,是每一個員工的夢想。良好的薪水待遇,不僅意味著個人生活的改善,也是個人價值的一種體現。獲取更高的薪水,固然取決於個人的素質,比如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等,但最主要的是要勤奮工作,勤奮工作薪水自然會提高。

許多薪水不高又不見漲的人,總是把過錯歸於老板,認為他們不知人善任,不關心下屬。實際上,付出和收獲是成正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