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古訓告誡人們,隻有強基固本夯實基礎,才能成就大事業;“支部建在連上”,早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初期,共產黨人就十分清醒地認識到加強黨的基層建設的重要性。一個企業軍團,基層就是她在市場的前線,如果前線潰敗,軍團就可能遭受滅頂之災。
當企業中的基礎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超過了企業慣常能夠承受的程度時,就會發生一種美國英特爾公司總裁安德魯·葛洛夫所說的“10倍速變化”,在10倍速變化麵前,你可能會失去控製自己命運的能力。企業中發生了從未發生過的事,你的決策與行動對企業不再起作用。在發生10倍速變化之前,沒有人會事先為你敲響警鍾,提醒你已經站在危險的邊緣。這是一個漸變過程。各因素力量悄悄地積聚,並開始改變企業的特性。隻有開頭和結尾,兩種狀態是明確可辨的,中間的轉變過程潛移默化,撲朔迷離。這種中間狀態的漸變過程,往往都發生在沒有引起人們重視的生產一線。經濟學家在分析企業究竟能做多大時,認為關鍵要看其“基礎”的支撐力。“大”並不等於“穩”,陶醉在“大”裏是很危險的,因為,“大”並不意味著“強”。光有規模的擴張,忽視強根固本,企業是不可能長壽的。因為基層單位的管理失控,給企業帶來災難性後果,早已不乏其例。
上麵千條線,底下一根針,再光榮的任務,再繁重的工作都要靠基層的同誌去落實、去完成。基層工作是黨的工作的基礎,是企業發展的根基。毛澤東同誌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一支隊伍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大型企業軍團,高層管理者不可能管到每一名職工,搞好企業的最佳途徑是抓基礎建設,抓基層領導班子建設。因此,基層幹部的素質決定了黨的基礎工作、企業基礎工作的成敗。基層幹部為黨工作、為民服務不僅體現在具有先進的思想上,更要體現在實際行動中,也就是體現在做好本職工作上。基層幹部的榜樣劉清華,在十幾年的基層工作中,不論在什麼崗位上,都能夠認真履行職責、盡心竭力、紮實工作、守土有責、保一方平安。就是一種對工作極端負責的敬業精神,就是在具體的工作中講政治。政治是涉及政權、涉及全局、涉及國家命運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大事。但是,政治又是具體的,對於任何具體問題的處理,既要有政治頭腦和全局觀念,又都是通過具體事件具體工作來實現的。政治隻有和經濟、技術、文化等各方麵的工作緊密結合,和人民群眾改造世界、創建社會主義新生活的實踐活動密切聯係在一起,政治才有實際內容,實踐才有力量,才生動活潑。政治工作同其他工作之所以曾經出現“兩張皮”現象,之所以成為不切實際的“空頭政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政治視為抽象的而不是具體的,這方麵的教訓深刻,必須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