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天不塌,大災有大愛,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汶川大地震緊緊揪著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的心。全國各地區各部門、社會各界和海外華人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調集大批人力、物力、財力支援災區抗震救災,向災區人民送溫暖、獻愛心,充分體現了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偉大民族精神。
在汶川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我們這支曾經是兵的企業,發揚鐵道兵光榮傳統,迅速集結隊伍,聽從黨中央、國務院的召喚,聽從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統一指揮、統一協調,在通往災區的鐵路、公路搶修中發揮著中央企業的重要作用;我們派出一支支救災小分隊,或徒步進入災區,或參加地方組織編隊,直接參加災區救援,組織在災區工作的本企業員工、民工安全撤離;我們從單位到個人,莫不慷慨解囊爭相捐款,向災區人民獻愛心、送溫暖;我們還對身邊很多家住災區的員工、民工家庭伸出援手,直接救濟。大災麵前,我們和全國人民一道積極承擔起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
雖然,更多的人不可能都到抗震救災第一線,不能親自到現場參加救援,但廣大幹部職工都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盡職盡責,發奮工作,保證國家重點建設順利進行,同樣是對災區的最大支援。汶川地震發生後,很多處於地震災區的工程都停下來,但在災區以外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依然要進行下去。受南方雪災和地震災害的影響,使本來就工期緊、任務重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工期壓力更大,任務更加繁重。
保證抗震救災及災後重建的順利進行,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社會環境作為堅實的後盾。隻有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才能不斷增強抵禦巨大自然災害的能力,才能更加有力地支援災區人民重建家園。這就要求我們廣大幹部職工真正值好自己的每一班崗,在本職崗位上不斷創造新成績,將對災區人民的關注和愛心轉化到實實在在的本職工作中去。用實際行動默默地支援災區人民,用自己的雙手為災區人民撫平心靈的創傷。工作在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工地的廣大員工,必須充分認識自己肩負的責任,擦幹眼淚,繼續前行。
人民高於一切,生命高於一切。大災之後,我們更應該珍視生命,關愛生命。危難時刻,特別是各級管理者要堅守崗位,認真履行職責,將確保安全生產、保障員工生命健康放在首位。要以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高度負責的精神,在自己職責範圍內保一方平安,維護一方穩定,真正撐起一片天。通過落實責任製,嚴格標準化,強化執行力,一刻也不能放鬆安全質量管理。既要善於從經驗教訓中排查安全質量隱患;又要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管控,精益求精,確保構造物的長久穩定;還要通過積極有效的工作,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不斷消除工作中的盲點和障礙,補強“短板”與不足,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國家重點建設進程,大力推進國家重點建設資金早投入、早受益,為增強綜合國力作貢獻。立足崗位,著眼當前,守土有責,努力做到不給業主添麻煩,不給國家添亂子,不為抗震救災幫倒忙。
各級黨團組織、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發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優勢,繼續認真做好家住災區員工、民工的思想穩定工作。既要從財力物力上給予強大的支撐,經濟上直接幫扶,幫助他們重建家園;又要從思想上幫助他們鼓足勇氣,走出災害造成的心理陰影,盡快從傷痛中解脫出來,以出色工作成績,告慰親人的在天之靈。
工作在海內外建築工地的廣大員工,讓我們積極踴躍捐款捐物,為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盡一點綿薄之力,為災區人民送一份熱忱。
讓我們堅守崗位,以勤勤懇懇努力工作的實際行動告訴災區人民:地震能摧毀一些東西,但我們眾誌成城,頑強拚搏,必將以另一種形式重塑未來。
2008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