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謹防次生災害(1 / 1)

什麼是次生災害?“次生”,是指第二次或者間接生成的。許多最早發生的災害,常常會誘發次生災害。有些災害,特別是突發自然災害比如地震、海嘯、洪水、雪災等原生災害是難以避免的。但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經過人們科學治理和艱苦努力,是可以辦得到的。

不過,現實生活中有時也會出現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甚至看似違反邏輯的事。正當全國人民沉浸在虎年春節喜慶氛圍之時,山西太原、晉中、長治、呂梁、晉城、陽泉等六地到處是地震將臨的議論。謠言通過手機短信、電話和網絡傳播,滾雪球般迅速蔓延。成千上萬的人不睡覺,於是,在2010年網絡流行語中平添一個新詞條:“等地震”。原生災害本沒有發生,“次生災害”卻奇怪地出現了。同在太原地區的十二局人也很多,包括職工家屬恐怕不少於上萬人,但在大街上或空闊場地黑壓壓的“躲地震”的人群中,要想找到十二局人卻很難。有的人接到電話,還沒有等到對方講完就掛了繼續睡覺;有的人看到短信,幹脆關了手機;有的人也看到大街上聚集了很多人,自己就是不下樓。不敢說十二局人有多麼聰明、多麼睿智、多麼見多識廣,但至少可以說,這個群體裏的人還是有很強的辨別力和理性思維的。

做好安全工作,防止事故的發生,是企業特別是建築施工企業擺在頭等重要位置的大事。誰都不願意事故降臨到自己的企業,大家都在千方百計預防一切事故的發生。如果忽然有一天事故還是發生了,不管是責任事故,還是突發自然災害,怎麼辦?最好的方法也是恰當的方法,是勇於麵對,積極應對,將事故對企業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無論是責任或非責任事故引發的次生災害,既可能出現在搶險救援現場,也可能出現在企業管理中。在搶險救援過程中,專家現場製定搶險方案,運用現代科學的救援手段,調集各種設備和有經驗的救援隊伍,嚴密組織,指揮得力,完全可以在不發生次生災害的前提下展開有序救援。而在企業管理的層麵上,如何避免事故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更值得各級管理者乃至全體員工認真對待。

以積極的心態客觀分析事故原因,特別是麵對難以預想的突發自然災害,更要跳出傳統的思維、經驗的桎梏,運用現代科技,不斷增強我們對未知領域重新認識重新分析重新判定的能力,進而將教訓變為經驗資源,在企業安全管理的艱難曆程中插上一個“小心陷阱”的路標,對企業、對全行業的安全管理都是重大貢獻。

很多事故都有其偶然性、突發性、特殊性。但如果認為事故離自己很遠,甚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或者以一種不健康的心態去看待“別人瓦上霜”,就會過度放大事故的傷痛,就會產生“次生災害”,必然對整個肌體構成侵害,甚至會危及和諧的生態環境。我們要舉一反三,認認真真查找本單位、本項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看重責任,狠抓落實,努力消除薄弱環節。一個優秀的群體,在任何時候都具有很強的凝聚力,特別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這種凝聚力愈顯強大。我們依靠群體的力量成功療救“9.25”,我們在團結拚搏中挺過了“3.28”,今天我們更有能力和實力同心協力運用我們的優秀文化去精心治療局部的傷痛,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療效,努力減輕事故“觸一發而動全身”引起的傷痛。

經過苦痛磨煉的肌體,在其傷痛痊愈後,將會具有新的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201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