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論抓落實(1 / 1)

總公司工作會剛剛結束,所屬各單位工作會也將相繼召開,新的一年工作計劃有了,方針目標有了,經營思路有了,管理理念有了,企業文化有了,關鍵在於抓落實。

落實,是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話題。從中央到地方,從外企到國企,從企業高管到普通職員,都知道將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東西,必須落到實處,才能出成果,才能實現目標。否則,再美好的藍圖,再宏偉的目標,都是空中樓閣,都是畫餅充饑。落實,又是一門學問,落實,有深刻內涵,有人甚至著書立說,專門論述抓落實。很多安全質量事故,都是“不該發生的事故”,卻又是必然發生的事故,因為不認真抓落實,不出事故是偶然,發生事故是必然。於是,出了問題,回過頭來看一看,總會有人“恨鐵不成鋼”,不由自主地發出“一聲歎息”:問題很簡單,有製度有措施有方案,就是不落實,錯得沒有道理,錯得十分“低級”。

我們很多企業最不缺的是目標、計劃、製度、措施、規定,機關每個部門,都有幾大本“紅皮書”、“藍皮書”,應付檢查、應對“貫標”、向上級彙報,看起來很規範,很有“文化”,然而,經過層層折扣,到了執行終端,就難以看到不折不扣的落實到位。

落實與誠實、務實、真實,是孿生兄弟,相互依存,卻與浮躁尖銳對立。隻有建立在真實、可靠、可行基礎上的計劃目標,才能落到實處;隻有誠實的態度、務實的作風,宏偉的藍圖才能變為現實。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吃苦精神,沒有在掌子麵上堅守幾晝夜,觀察幾個循環,你就看不到問題的關鍵,就不能成為優秀管理者,更不能成為隧道施工管理專家,再優秀的施工方案也得不到落實。對橋梁施工製、運、架流程缺乏全麵了解,也就難以找到安全質量的“事故易發點”,更不掌握哪項措施不落實,哪些規定在落實中打了折扣。管理者隻有撲下身來,蹲在點上,住到現場,真正用雙腳去丈量,用雙眼去觀察,才能集聚抓落實的底氣和真功。我們有些領導幹部滿足於發文件、開大會、住賓館、聽彙報,結果,腿短了,眼花了,耳朵磨出了老繭,嗓子喊破了,看起來很辛苦,很勞累,很敬業,就是不出成果,不出效益。

怎樣抓落實?總公司總經理金普慶,將成本管理歸結為一個鏈條、一個流程、一個集成,實質上就是一個落實機製。任何一個環節、一個細節沒有落實到位,都會直接影響總體目標的實現。落實,是責任人的職責,要有一套完善的機製,迫使責任人履行職責,認真落實。鐵路運營單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製,就有一套科學方法。安全督察大隊手持薑子牙的“打神鞭”《安全管理規範》,在管理區域內督察,專門對付那些不重落實的“責任人”,對於各種違章行為、現場處罰,遇到重大問題,他們甚至可以“便宜行事”,先斬後奏,可以在第一時間越級報告。同時,為防止有人有違執法公正,濫用職權,紀律規定督察人員絕不允許與被監督單位及個人有任何“親密接觸”,督察過後,一旦發生事故,如果督察人員拿不出罰單,或其他有效證據,就要承擔連帶責任,甚至會因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機關幹部下基層幹什麼?就是抓檢查,抓問題,抓落實。就是站在專家的高度,幫助基層把簡單的事情千百遍都做對,把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認真地做好。領導者要善於事前出思路、做計劃、定目標,事後檢查抓落實。奮始怠終,修業之賊;抓而不實,等於不抓。市場競爭中的強勢企業是幹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規模與能力相適應,一定程度上體現為任務與落實相統一。一個人的能力、精力是有限的,配夠力量,配足要素,是抓好落實的前提。道德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在抓落實中有為、有效,但是有限。更重要的還是要依靠機製的力量抓落實。不能將生孩子的重任交給“小姨子”去完成。施工企業離不開外包隊,但萬萬不能完全依靠外包隊,關鍵崗位、關鍵環節,必須由產業工人把關,有足夠的管理力量掌控,有可靠的落實機製。對外包隊要“嚴管善待”,“嚴管”就是依靠機製直接抓落實,“善待”就是用和諧的力量、文化的力量,讓外包隊遵循我們的落實理念。

企業生產規模擴大了,質量標準提高了,落實,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層層抓落實,處處查落實,時時看落實,企業的能力在落實,成功的希望在落實。要力戒浮躁,以誠實的心態、務實的作風,紮紮實實做大做強企業,真正落實新的一年預定的利潤目標。

2007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