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別拿問題不當難題(1 / 1)

項目管理中,我們攻克道道難關,破解道道難題,最終才能贏得項目良好的信譽與效益。然而,除了有些難題是項目與生俱來的之外,有些難題卻是後天形成的,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小問題被忽視或處置不當,才逐漸放大成大難題的。

青藏鐵路開工建設一開始就要麵對“生命健康、生態環境、高寒凍土”三大世界級難題;宜萬鐵路齊嶽山隧道湧水量大,進口段施工一開始就要麵對反坡排水的大難題。這些難題都是客觀的、顯性的,隨著工程的開工,也就拿出了針對大難題製定的大方案、大施組。在施工過程中,還要根據不斷揭示的難題,開展技術攻關,破解新的難題。一個個難題攻克之日,就是工程完工之時。我們運用現代科技,發揚新時代的“青藏精神”,破解了三大世界級難題,才將“天路”送上西藏;我們采用科學的施工理念,弘揚優秀企業文化,破解了齊嶽山隧道反坡排水的世界級難題,才將隧道施工安全推進到分界裏程。

日常工作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很多問題,隻有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我們才能提升能力,我們才能積累更多的業績,我們才能健康成長。既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又要果斷地解決問題。處於初始狀態的問題,都是很容易解決的小問題,不需要耗費更多的資源,就能事半功倍迎刃而解。我們常說將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就是要善於發現那些很容易被人忽視的小問題,很容易被忽視的局部問題,很容易被忽視的個別問題,很容易被忽視的一般性問題。

麵對尚未成堆、沒有放大的小問題,往往是基層不願意說,上級不屑於問。“這點小問題還要向上級報告,那要你們幹啥?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向我們彙報,我們還怎麼統領全局?”上級業務部門、主管領導的態度,對下級具有很強的示範性,“這點小問題能成什麼大氣候?先放放再說,過幾天再說……”小問題提不上議事日程,小問題不屑一顧,小問題很容易被淡忘。於是,一拖再拖,小問題就拖成了大問題,拖成了全局性問題,拖成了普遍性問題,拖成很難解決的大難題。

“畏在於懼小,智在於治大,戰亂在於斷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大問題都是由小問題演變而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項目管理中,最為可怕的還是小問題,最可怕的是對小問題的麻木不仁,最可怕的還是大洋彼岸“德克薩斯州”的那隻可能引起風暴的“蝴蝶”。解決問題慢半拍,難題積累就要快一倍。隨時清點身邊的小問題,撲下身子解決小問題,斷然決然解決小問題,解決問題不過夜,就沒有難題找上門。

對問題不能司空見慣,不能習以為常,不能無所用心,不能放任自流。小問題剛開始所呈現的症狀可能還是一個病灶,隻需簡單的處理,就能消除炎症;如果沒有及時妥善解決,一旦毒性不斷積聚,症狀就會惡化,就很容易變成不斷擴散的癌細胞,又是吃藥,又是化療,直接破壞整個肌體的免疫力,根治起來就十分困難。

新開工項目,製定方案,我們都能對問題高度重視,努力將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找出來,通過科學的施工組織方案,嚴格預控,對問題各個擊破。然而,當項目接近尾聲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曲未終,人先散”的現象,放鬆對問題的警惕性,客觀存在的問題開始悄悄集聚。結果必然是一封接一封的告急電報,隻有調集大量資源,組織事倍功半的大會戰,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畫上一個很不光彩的休止符。

有些項目虧損的原因之一,就是將小問題拖成大問題,自己給自己設置障礙,浪費資源,浪費時間和空間,無限放大成本,增加無效成本,增加不必要的投入。而經營業績優秀的項目,管理者都是解決問題的高手,任何細小的問題都逃不出管理者敏銳的眼睛。在這些項目中,越是收尾配套,越是緊緊盯住各種問題不放鬆,解決問題的機製始終不會失靈,對各種問題的警覺,一直保持到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與此同時,也將業主對項目、對企業的良好印象,一路保持到終點。

解決大難題,需要大智慧;解決小問題,既要有智慧,還要有耐心、耐力和耐性。幹淨利落地解決好小問題,同樣考量著企業的誠信度。我們常說,關注細節,細節決定成敗,一定程度上,關注細節就是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問題。決戰2009年,我們一定要防止將問題演變成難題,打亂整體戰略部署,加大整個戰區的作戰成本。

嚴格責任體係,嚴格標準化管理,每個項目都將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每個項目都能自我化解矛盾,每個項目都能避免“起火冒煙”,每個項目都不占用份外資源,就能大大提升企業經營能力,提高生產效率,始終保持良好的誠信記錄。

2009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