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為自己找一些“資源”(2 / 2)

其實“資源”無論誰身邊都有,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充分利用。馬雲充分地利用了起來,不論是以前練口語,還是後來辦互聯網公司,所以他成功了。

真正的有錢人都懂得身邊“資源”的重要性,可以說,如果鈔票是死的,是不會自己走路呼吸的,那麼,身邊的很多人,就是會直立行走的活的鈔票。經營好,鈔票自然會源源不斷地鑽進你的口袋,你想不要都不行。所以,與其天天想著鈔票把自己的口袋撐得鼓鼓囊囊時自己的興奮,不如把這個時間留給如何尋找更多的“資源”上來。

我們大多隻知道,一提起洪戰輝,就是一個楷模,或者換個說法就是“道德名人”。但是,很少人知道,他其實很有經商頭腦。

他小的時候,把贏來的玻璃球賣出去,一下就賣了十幾塊錢,這是他掘到的“第一桶金”。以後他在學習之餘去賣冰棍,而且,他不收現錢,而是讓人家用雞蛋或者糧食來換。這樣一來,即使是沒有零花錢的農村孩子也“有能力”買他的冰棍了。所以,他的生意沒有理由不好。那時候,他才上五年級。

他不收現錢卻讓大家用東西換,本身就擴大了自己的“顧客資源”,從隻有有零花錢的孩子擴大到了村裏所有想吃冰棍的孩子。這樣的“資源”擴大,自然使他的生意做得比一般賣冰棍的人都要好。

後來,到他上高中時,開始賣筆芯。他做這個生意的方法是,每個班選一個“推銷員”,幫助自己賣筆芯,自己則給他們很高的提成,這一點洪戰輝表現得很慷慨,筆芯本身賣的就便宜,而且從不吝嗇給各班“推銷員”提成,所以,他的生意做的出奇地好。不光生意在自己上的學校吃得開,甚至後來在全縣的高中裏形成了一個銷售網絡。

大家上高中時可能都看過甚至是買過《文言文翻譯》這本書。洪戰輝上高二時就開始賣這本書,他批發到書就按照原先賣筆芯的策略,由各校各班的“推銷員”做最基層的銷售任務,他還是拿最小的利潤,給“推銷員”不菲的提成。這讓他的網絡更加龐大和穩固。這本書最後給他帶來了兩萬元的收益,一個小縣城的高中生,能夠在一年之內掙這麼多錢,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這不光得益於他的經商頭腦,還得益於他能夠充分挖掘身邊的“資源”。每個班選的“推銷員”,就是他的銷售得以更加順利進行的寶貴“資源”。而全縣中學的學生,則是他在銷售當中的寶貴“資源”。正是對這些“資源”的牢牢把握和不斷開發,使得他的生意做的非常好。

到了大學,他也是憑借這種方法,賣電話卡直到後來的給每個寢室裝電話,這些生意都是他事先在每個宿舍找“代表”,最後一筆筆做成的。他剛上學時隻交了1500元的學費,但是,通過他對“資源”的有效開發和擴大,使他的生意做得很好,很快,他就補交上了剩餘的學費。

洪戰輝在上學期間,用七年的時間掙了十萬元。不要小看這十萬元,這對於一個學生來說,對於一個有沉重家庭負擔的人來說,能掙這麼多錢實屬不易。其實連他自己也得承認,這很大部分得益於他對身邊“資源”的有效開發和不斷擴大。

做生意本來就是人與人的活動,“資源”就在我們身邊。

有錢人大都注意為自己盡可能地多找一些“資源”,這些“資源”就是活著的鈔票,他們比誰都清楚。生意是跟人做的,自然要開發人經營人,經營好了人,也就經營好了自己的生意。所以,“資源”在有錢人眼中,就是活著的“財源”。利用好這些“資源”,經營好這些“資源”,最後你得到的是“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