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躺在事業裏發酵(3)(3 / 3)

經過多方麵的考慮,最後選定了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種,分別象征著高貴、純潔和堅韌,這正是那些為了祖國山河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所具備的可貴特質。

須彌座正麵設計為一主兩從三個花環,側麵為一個花環。同基座的浮雕相互照應,運用中國傳統的紀念性符號。

這是英雄烈士們,用血肉之軀譜寫的樂章,鏗鏘有力的腳步踏出壯誌豪情,保衛著敬愛的祖國,守護著身後的親人們。

1953年,林徽因不顧病弱的身體,肩負起景泰藍的搶救工作,廢寢忘食地奮鬥在一線工作上。

景泰藍在她與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擺脫了沒落的境況,以新的姿態出現在人們麵前。可惜的是,她的身體每況愈下,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寒冬將至,她的情況更加危險,往日依賴的藥物已經無法奏效,隻能靠她的意誌力堅持著。為了讓她好過一些,每時每刻都要保持室內的溫度,即使是輕微的感冒,對她而言,也是滅頂之災。

這年10月,中國建築學會成立,梁思成被推舉為副理事長,林徽因被選為理事。他們二人還兼任了建築研究委員會委員。1954年6月,林徽因當選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8月10日,《北京日報》刊登了她的簡曆。

由於林徽因的身體實在不能抵禦郊外的寒冷,為方便治療,梁思成在城裏租了房子。由於還未準備好,便先搬到陳占祥家裏暫住。不久,林徽因病情惡化,住進了同仁醫院。

林徽因不在乎什麼"偉大"之類的字眼,那些加在她身上的光環,雖是她應得的桂冠,可她耗費畢生心血,拚上性命也要為之奮鬥的並不是名望與地位。

這是她心靈的召喚,來自她靈魂深處的低語。

對於建築,她有著博愛的胸懷。

1941年,成都,日軍利用惡劣的天氣,以詭異的雲上飛行方式襲擊了中國空軍的雙流基地,一位中國飛行員不顧日機的轟炸掃射,冒死登機,起飛迎戰,壯烈殉國。

3年後,林徽因為這個戰死的中國飛行員寫了一首哀婉的長詩《哭三弟恒》。

這名中國飛行員,就是林徽因的三弟,"在北平西總布胡同老宅我們叫作三爺的那個孩子"--林恒。

梁思成進入營造學社後,從不與日本人來往。在長沙大轟炸的烈火中,謙謙君子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義必自斃,總有一天我會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所以當梁思成提出保護京都和奈良時,這在旁人看來,是多麼難以理解的決定,而且,這也超出他的工作範圍。

他的弟子羅哲文這樣記載他們從事這項工作時的情景:"他們住在重慶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過來一些圖紙,讓羅哲文根據他事先用鉛筆標出的符號,再用繪圖儀器繪成正規的地圖。羅哲文雖然沒有詳問圖紙的內容,但大體可以看出,地圖上許多屬於日本占領區的範圍。而梁先生用鉛筆標出的,都是古城、古鎮和古建築文物的位置。還有一些地圖甚至不是中國的。當時羅哲文雖然沒有仔細加以辨識,但有兩處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

梁思成這樣解釋他提出的這個建議:"要是從我個人感情出發,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築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