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勢如破竹,傳統商業銀行如何應對
財政金融
作者:鄧如意
摘要:在大數據時代和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大大顛覆了傳統金融的經營模式。這也給傳統商業銀行在業務經營,市場地位,客戶關係等方麵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在新形勢下,傳統商業銀行隻有建立梯度產品體係,拓展服務渠道,運用大數據庫,借助新型信息技術平台,才能保證其穩定持續發展。
關鍵詞:商業銀行 互聯網金融 應對策略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及主要模式
互聯網金融是以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為代表技術的傳統金融行業與移動互聯的結合。我們現在定義的互聯網金融,是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統一環境下的金融業務的定義。它是一種不同於銀行機構作為中介的間接融資,也不同於線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新型金融運行體製。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憑借其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同開放式大背景下的金融體製相結合,掀起了洶湧的發展浪潮。2013年,互聯網金融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各類互聯網金融產品及金融模式如雨後春筍般競相登台。以餘額寶為例,僅8個月時間用戶數就突破了8100萬,根據天弘基金2014年10月發布的三季度報告數據調查,截至9月底,餘額寶規模達到5349億元,累計為用戶創造的收益超過了200億元,用戶數增至1.49億人。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根據其用途不同主要有四種類型:支付類互聯網金融,融資類互聯網金融,理財類互聯網金融和保險類互聯網金融。支付類互聯網金融主要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運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技術,廣泛參與各類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如支付寶,翼支付等。融資類互聯網金融主要指以目前國內的眾籌模式及P2P網絡借貸平台為代表的網貸金融服務,這種金融模式市場空間較為廣闊,提高了金融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理財類互聯網金融主要是以“寶寶”類產品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服務,如餘額寶,京東小金庫等。保險類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保險領域與互聯網電商合作,共同服務於有保險需求的企業及個人,如眾安在線等。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挑戰
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給傳統商業銀行帶來了很大的震動。互聯網金融借助本身固有的優勢條件,在支付,融資等金融領域廣泛布局,從多方麵改變著傳統商業銀行獨占資金的格局,以勢不可擋的姿態衝擊著以商業銀行為主的傳統金融業。在宏觀市場,客戶服務,核心業務和盈利模式層麵帶來綜合性,持續性,顛覆性的影響。
(一)衝擊了傳統商業銀行的市場地位
基於國家政策體製的因素,我國商業銀行在金融業務和渠道方麵一直都占有著壟斷和強勢地位。但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傳統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首先是第三方支付,2013年第四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額就達到7750.8億元,相比於第三季度增長131.9%。雖然其交易額相對於銀行的支付結算額並不大,並不足以對銀行的地位進行動搖,但卻給大眾思想帶來了實質性的轉變,使大眾對支付業務有了新的認識。
此外,線上融資的衝擊力也不容小覷。相比於傳統商業銀行,線上融資的違約風險並不高,且過程更為便捷。以阿裏小貸為例,其不良貸款率小於1%,遠低於同期傳統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
最後是互聯網投資理財產品,它們的投資收益率相當可觀,而且可以獲得比銀行存款更高的收益。繼“餘額寶”大獲成功後,“微信理財通”,“京東小金庫”等互聯網投資理財產品紛紛上線,並形成了相當的規模。它們與銀行理財產品和和活期存款在形式上極為相似,形成了激烈的競爭,衝擊著傳統商業銀行的市場地位。
(二)挑戰了傳統商業銀行的服務體係
傳統商業銀行的服務體係主要集中於實體網點,通過客戶經理或櫃員進行人工手動的信息搜集來提供金融服務。其客戶係統相對保守,往往隻針對高淨值客戶進行金融行為分析,且數據利用率不高。而互聯網金融卻顛覆了這種傳統的服務體係,讓客戶自主選擇適合的金融產品,上網辦理業務,並對大量零散的信息進行整合分析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