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縣凡河鎮位於城東26公裏處,江河支流凡河自南向北橫穿全境,凡河鎮因此而得名,東臨琅琊市,南與全國一百個紅色旅遊景點之一京滬高速鐵路東源站設在境內,311省道縱貫東西,是南北數個省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獨特,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塞之地。全鎮國土麵積190.7平方公裏。轄14個行政村,276個村民組,1個居委會,有鎮衛生院3座,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3所,小學12所,總人口5.2萬人口,其中集鎮人口2.1萬人。居民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是回族,有回民自治村2個,回族人口近4000人,建有清真寺2座,民族宗教事業發達。2009年全鎮gdp實現3.5億元,人均純收入3620元,是琅琊市經濟強鎮之一。
凡河鎮曆史悠久,人傑地靈。商貿雲集,物產豐富。境內有太平橋、岱山廟等曆史遺跡和人文景觀。凡河上屹立的“太平橋“始建於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至今古貌尚存,已列入ah省古文化景點。古渡口、古驛站、南京--bj的官方驛道至今還訴說著凡河滄桑崢嶸的曆史。
凡河鎮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9℃-15.7℃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923㎜-997㎜之間,無霜期約213天,氣候適宜。境內已探明和開采的礦藏有金、黃砂、花崗岩等十餘種,且儲量可觀。8公裏長的河床蘊藏著豐富優質黃砂,年產值1500萬元。東部與南部屬低山區,最高峰岱山海拔347.6米,其餘為丘陵地帶。國營林業造林麵積2.6萬畝,主要樹種有馬尾鬆、黑鬆、國外鬆、刺槐、櫟類、楊類等,臨山近水,地勢緩和,林木蔥鬱,環境幽雅,動、植物資源豐富。境內有岱山水庫、青春水庫等水庫26座。河、渠、庫、壩,星羅棋布,水利條件優越,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耕地麵積6.1萬畝,盛產水稻、小麥、花生,是dy縣主要商品糧基地之一。鎮成立凡河蔬菜種植合作社、用水協會、養豬協會、黃砂開采管理合作社、誌誠養雞合作社等群眾協作組織,其中養豬協會會員150人以上,年出欄肉豬15萬頭。
獨特的凡河水域盛產全國聞名的“梅白魚“,該魚色白如銀、漿汁似奶、肉嫩味鮮,堪稱魚類一絕。傳統獨特手工藝製作的“小磨麻油“、“凡河雪片糕“和岱山板栗等產品遠銷南京、sh和台灣。
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堅持加快發展這第一要務,抓住農民增收這一關鍵環節,把握工作求實這一原則,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打造實力凡河、人文凡河、開放凡河、魅力凡河,不斷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和社會文明建設,用自己的雙手和創新的思路譜寫池河曆史的新篇章,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成果去鑄就池河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你們上午休息一下,下午派車送你們去單位報道,具體上班時間聽你們單位領導通知。嗯,我們先去凡河鎮吧,下午兩點半出發,小陳,你準時過來。”陳奇看到陳默點了點頭,接著說,“韓旭,你也跟著去吧,到時候從凡河鎮直接去穀崗鄉,最後再到赤崗鎮。劉梅你們是開車來的?那你們可以先去赤崗鎮等著,我們把他倆送到地方,就去赤崗。”
下午兩點,陳默和韓旭早早的來到了縣裏人事科,在徐奇辦公室裏等待著的時候。“你們就是新來的同事?”一個不知名的領導問。
“不,我們是分到下麵的。”
“上麵下麵都一樣,都是一家人。你們是不是還分不清楚誰送你們下基層?”他笑著說,“你們可以叫他二師兄。”
陳默和韓旭不知道該怎樣接話,隻好尷尬的附和著笑。這時,水開了,陳默連忙倒水,想擺脫尷尬的氣氛。“小夥子不錯,眼裏有活。”陳默不知道該怎樣說,以前沒經曆過這種場麵,不知如何應對,唯有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