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濫用毀了一代人的健康
親愛的讀者朋友,您在讀這本書之前,是否因為生病接受治療而用過多種非自然藥物呢?您是否已經習慣了生病就去醫院掛水吃藥呢?您也許會問:生病掛水吃藥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但是您有沒有想過,您患的病真的需要掛水和吃藥嗎?一定要先選擇掛水和吃藥嗎?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是不是讓病好得越快的治療用藥就一定是最好的藥物呢?您也許康複的速度加快了,但是您患病的次數是不是也增多了呢?甚至出現有的藥對您已經不起作用的尷尬現象了呢?這都是為什麼呢?
“抗生素耐藥性: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這句話是2011年世界衛生日(4月7日)的主題,也許你覺得這個口號離你還很遠,但是實際上,這已是需要我們刻不容緩解決的一個問題。原衛生部有官員曾表示:抗生素毀掉中國一代人。不久前更有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年每人要“掛8瓶水”,遠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水平。而且在中國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達到70%,是歐美國家的2倍。其中外科患者使用抗生素的人比例高達97%。外科清潔切口手術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達到95%,但其實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還不到20%。以抗生素為代表的抗菌藥物是目前臨床使用最為廣泛的藥物,其最明顯的後果就是強耐藥菌株的出現,導致細菌耐藥性快速增長、藥源性疾病日漸增多,到最後出現“超級細菌”,導致無藥可治。
令人欣慰的是,藥物濫用已引起國家重視,史上最嚴管理辦法已經出台。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於2012年2月13日經衛生部審議通過,予以發布,並於2012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辦法》明確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製度,明確醫療機構抗菌藥物遴選、采購、臨床使用、監測和預警、幹預與退出全流程工作機製,加大對不合理用藥現象的幹預力度,建立細菌耐藥預警機製,明確了監督管理製度,同時對醫療機構及醫師提出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但是,一些非處方用藥還是在被濫用。比如濫用滴鼻劑而導致藥物性鼻炎。一些滴鼻劑具有很強的收縮血管作用,過多使用會損傷鼻黏膜正常結構,使其功能紊亂並出現病理改變,影響到鼻內纖毛和自主神經的正常活動,導致藥物性鼻炎的發生。
濫用藥物治療便秘也會誘發腸癌。許多患者由於缺乏便秘防治知識,陷入了治療誤區。例如,很多瀉藥和減肥茶均含有瀉藥成分,長時間使用不僅會形成藥物性依賴,而且會頻繁刺激腸道,引發腸功能紊亂,從而形成結腸黑變病。在這類患者中,20%~30%並發有結腸癌,危及患者生命。
濫用止痛藥會導致胃腸易出血。近年來,我國各種疼痛疾病的發病率迅速上升。有關數據表明,患有關節、骨骼、肌肉疼痛症狀的患者占全國總人口的18%。當出現關節痛、腰背痛、肌肉痛時,人們經常會購買止痛藥服用,而這種做法並不正確,如果長期使用(特別是濫用)抗炎鎮痛藥,會對人體胃腸道造成損害。據統計,46%~75%使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的患者曾發生出血性潰瘍,29%因消化道潰瘍入院治療。最新發布的中國關節炎患者胃腸道高危因素調研結果顯示,接近九成的關節炎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患胃腸道疾病的風險,對於這些胃腸道本身就脆弱的中老年患者來說,濫用鎮痛藥就如雪上加霜,引發消化道潰瘍、出血、穿孔等嚴重事件的概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