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無限
回顧2014年的熒屏,有一種現象不得不談,就是曾經被視為“跌份”的電視劇,居然吸引了一票一線電影明星回歸:“大滿貫影後”周迅搖身一變成了《紅高粱》裏的“九兒”,這是她自《大明宮詞》、《橘子紅了》後首次回歸熒屏;而產後複出的姚晨沒有急著拍電影,而是接演了電視劇《離婚律師》,近年來她已經很少登陸熒屏了,上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熒屏角色,好像還是《潛伏》中的“翠平”。
為何“女神”們不約而同都轉回了電視劇領域呢?要知道,從前在圈內有這樣一種看法,認為明星跑去拍電視劇是十分“掉價”的事情。其實這批電影花旦們集體向電視劇回歸的大潮,背後的驅動因素還是離不開一個“利”字。
近年來,國內電視劇市場漸漸繁榮,明星的片酬自然也水漲船高,由於電視台隻認“明星臉”,電視劇片酬漲幅速度遠遠高過電影圈。而電影圈競爭激烈,前一秒還是票房保證,保不準接了一部爛片立馬就成了票房毒藥,這種天上地下的煎熬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另外,不少電視大腕轉戰電影圈後其實並不如意,比如在電視界呼風喚雨的姚晨,在電影圈卻一直處於“第二梯隊”,拍一部電影的酬勞也就幾百萬元,而回歸電視劇領域接演《離婚律師》片酬達到了2500萬元,演電影的片酬頓時成了“零頭”。難怪這位“微博女王”感歎:“說句實在話,拍電影真的太窮了。”
俗話說,拿多少錢做多少事,拿著這麼多錢的電影咖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呢?不過從今年看,“男神”、“女神”接二連三回歸熒屏,似乎並沒能收獲大眾的芳心,或者說他們的成績單遠沒有達到投資方之前的預期值。即使考慮到收視率取樣有誤差有汙染,這個數值也還是在期待以下。
姚晨、吳秀波壓陣、總投資1.3億元的《離婚律師》,收視率不敵佟麗婭、王耀慶領銜的《產科醫生》。而製作成本堪比大片的《紅高粱》,也被觀眾質疑“除了女主角的美顏,還有什麼可圈可點”。一分投入一分收獲一直是圈內信奉的金科玉律,為何“特A級演員”主演的期待作一一失敗了呢?
答案要說難也很難,要說簡單也很簡單。經曆過一番風雨的觀眾,早不是前些年“人傻錢多速來”的模樣了。除了“看臉”,更重要的是看劇本。
《離婚律師》把投資一股腦地壓在了演員身上,姚晨在劇裏隨便一件大衣就是價值20多萬元的頂級名牌,吳秀波在劇裏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阿瑪尼的,兩人置裝費加起來近千萬元。可是劇組一下子砸了這麼多錢,就是舍不得花十幾萬元請好編劇寫個劇本,劇情漏洞百出、有角色沒人物、台詞如同白開水。
而同期播出的《產科醫生》,從構思到完成,差不多用了整整5年時間,劇中所有演員都要到醫院實習,觀察產科手術、實地操作器械,和那些漏洞百出的“神劇”相比,既具有科普價值,又體現了劇組的專業精神。
再看《紅高粱》,磨磨嘰嘰的劇情把那種濃烈、那種野性、那種痛徹統統都稀釋了,那種昔日的香濃醇厚變得異常寡淡,成了日常生活的流水賬。甚至很多觀眾倒是因為這部劇的熱播,重溫了一遍張藝謀的電影版《紅高粱》。
說了那麼多,大牌演員隻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後期的發行工作保駕護航,但不能左右全部,更不可能左右口碑和收視率。
在即將到來的2015年,依舊會有很多電影咖來湊電視劇的熱鬧,黃渤的《鋒刃》、孫紅雷的《二炮手》,還有趙薇、佟大為的《虎媽貓爸》等等不一而足,但就在他們摩拳擦掌、蓄勢待發之際,由網絡小說組團改編的係列神劇也是來勢洶洶,無論是唐七公子原著的《華胥引》,還是根據海宴同名小說改編的《琅琊榜》,抑或是Fresh果果成名之作的《花千骨》,雖然每部從演員陣容上都比不了電影咖,但從題材上、劇情上個個都瞄準了時下的年輕觀眾,兩者相爭,勢必帶來一場收視的腥風血雨。
不管最後是電影咖取勝,還是小鮮肉們笑到最後,都會給業內人士敲響警鍾,電影咖回歸熒屏,可真不是簡單“賣臉”就行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