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青城張氏(二)(2 / 2)

“為什麼?”

裴負眼睛一瞪,“第一,他施展的是我道派中九雷天鼓的密法,這種密法,原本就是你玄宗一係擅長。第二……”

“怎樣?”

“那家夥和你老姐一個脾氣,我發現你們張家的人都是特別好鬥,一見麵非要先鬥上一場不可!”

“主人,我不姓張!”阿魅叫道。

裴負笑了,他這才想起當日和阿魅相見的時候,也是不由分說的先打了一場。

看看一臉尷尬之色的張帥,他笑道:“算了,有些事情,我看還是和你老爹說,也許能夠得到答案,現在我們就在青城山,你家在哪裏?”

張帥伸手朝著遠方一指,“那邊!”

“那我們走吧!”裴負說著,一把抓起張帥的手,身形化作一抹流光,沒入茫茫雲海。

片刻後,一道人影自山下飛奔而來,來人看上去四十上下,氣色壞敗,嘴角還掛著絲血痕。

他來到山頂,四處張望,突然間一跺腳,“道宗,一定是道宗,否則這世上無人能施展九通雷,媽的,走得那麼快,老子才喘息了一會兒,就……算了,看樣子我還是回家看看,玄宗等了四百年,總算是熬出頭了!”

話音未落,人影一閃,山頂上再次恢複了冷清的寂靜。隻有那古鬆雖然而動,發出沙沙聲響,似乎在訴說著什麼。

東漢建武十年,在江蘇沛縣出生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名為張道陵。

相傳,他是西漢三傑之一,張良的八世孫,自幼精研黃老道術,創立天師道。

他先於北邙山得黃帝九鼎丹經,修煉於繁陽山,得分形散影之妙,通神變化。後率弟子入蜀,得老君真傳,於桓帝時飛升青城山,而他的後代,則永遠也紮根於青城山中。

兩晉時期,張家後人入塵世修煉,加入神州道派,並根據祖傳道法,與神州道派法術相合,分立玄宗一脈,自天師道中離開,自立門戶,世代傳承。

直至順治二年時,當時的玄宗宗主,也是神州道派道宗張山,道號青陽子入世屠龍,在離家之前吩咐若他此去不回,則張氏玄宗一脈,不遇道宗玉簡,永不得表露他們的身分,隻能用天師道的名義涉足紅塵。

四百年來,青城張氏不斷打探道宗玉簡的下落,同時也謹守著當年張山的訓示,使得玄宗在四百年中銷聲匿跡,幾乎為世人遺忘。

同時,由於張山的離去,張家玄宗一脈的道法也失傳許多,僅剩下不多的玄宗道法供張氏子弟修煉,如果不是原先天師道中留存下來的一下道法,恐怕他們早已無法在西南立足。

進入西元兩千之後,當時的張氏宗主鑒於家族的沒落,不得已涉足紅塵之中,這才有了之後張鳳加入九司一處,張帥進入超靈學院……

張帥在路上,將張家這四百年來的遭遇,一一向裴負訴說,使得裴負對玄宗目前的情形,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他不知道該怎樣評論張家這一舉動,卻也不得不承認,這也許對日薄西山的玄宗而言,是一條最好的出路。

他很佩服當年做出這決定的宗主,原因很簡單,從一個單純的修真家族,到涉足紅塵諸般事物,需要的勇氣無法估量。

一來他們會被正宗的修真道派所唾棄,另一方麵,他們也不得不去承受紅塵中諸般繁瑣事務,一個處理不好,他們甚至會真正的遠離修真界。

張家的宅院,位於青城山下的一個無名小鎮之上。

一如裴負想像的那樣,張家看上去很普通,普通到和尋常人家的府邸並無二致。

隻是,若用心觀察,便可以發現在這看似普通的宅院上空,隱隱約約籠罩著一股奇異的靈力,那靈力形成紫色氤氳,盤旋翻滾,煞是好看。

“九紫水全通,這房子是新蓋的吧!”裴負站在宅院門外四處打量,半晌之後突然問道。

張帥一愣,“也不算是新蓋的,這房子是幾十年前我爺爺吩咐修建的,之後……咦,道宗,您不說,我還沒有發現這房子居然是離九紫方位。”

裴負笑了笑,“也許隻是身在山中的緣故吧,不過你爺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居然用離九紫的風水運聚,來護持你家族的命脈,不簡單,不簡單!”

“是嗎?”

張帥對於這種堪輿之術雖然有些許了解,但一直以來,因為都把這種術法當作下九流的東西,所以從沒有用心研究。

此刻他對裴負已經敬佩有加,聽裴負如此一說,對堪輿術的看法,也悄然的發生了轉變。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舉步走進了張家宅院的大門。

張家的宅院,看上去和外表一樣普通,按照當地的說法,最多算是個中上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