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輝是浙江溫州著名民營企業家,他在把企業做大的同時,堅持依法納稅,獲得了政府和稅務部門授予的一係列榮譽。一次獲獎後,有記者采訪他,提出了一個問題:繳稅有什麼好處?
這是一個十分功利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是市場經濟價值觀深入人心後會自然而然冒出來的疑問。要是倒退20多年,誰要是提出這個問題,無疑會被視為覺悟不高的證明,因為這是一個顛倒公私、主次的問題。但在今天,這則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問題。然而,這又從側麵證明這位記者還是位稅盲,也說明稅法宣傳還有死角,因此必須拓寬範圍和加大力度。想想,作為時代進程記錄者的記者對納稅的意義都不清楚,納稅人以外其他職業的人對稅收有多少了解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繳稅到底有什麼好處呢?相信南存輝先生一定說了許多,但聽到的人有限。筆者不揣冒昧,願替南先生作答,但觀點不敢僭越,隻是本人的淺見而已。
首先,繳稅有助於提高經營效率。納稅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和法人的義務,不納稅就是違法,反之則是守法。雖然做一個守法公民似乎沒有什麼明顯的好處,但如果被認為是不守法的,則麵臨著一係列麻煩乃至坐牢之虞。比如被調查、被催稅、被扣款、被強製扣壓貨物、被禁止出境、被拍賣財產,甚至被起訴,如果違法事實成立,就會坐牢。一旦如此,不但人身受苦,而且聲譽也將掃地。非名人不說了,名人中國的有毛阿敏、劉曉慶,外國的有美國尼克鬆政府的副總統阿格紐,意大利著名影星索菲亞·羅蘭等,都因為偷稅或身敗名裂,或終身難以抹去違法的陰影。隻有比較起來,才知道平安是福,守法是福。作為企業家,姑且不論以上這些政治、道德聲譽損失,單論應對稅務調查、起訴的時間、精力的損失,就足以抵消偷稅所帶來的好處。所以,繳稅首要的好處,就是有利於集中精力,心無旁騖地工作。減少摩擦,效率就在其中了。
其次,有利於增加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物理狀態的資產和流動資金是資產,同時,企業的專利、管理、商標、聲譽也是資產,但是是無形資產。有形和無形資產兩者構成了企業的總資產,缺一不可。依法納稅,沒有任何訴訟纏身,是企業股票上市的必須條件,自然會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加分;而企業納稅的多與少,也是衡量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與同類企業相比,流轉稅繳得多,證明企業規模大,資金周轉回籠快,競爭力顯然要強於同儕;所得稅繳得多,證明企業效益好,管理有方;財產稅繳得多,則證明了企業占用資源、土地、房產、運輸工具多,是實力雄厚的表現。這些正麵評價,都會增加企業無形資產,使企業在商海博弈中更加遊刃有餘。在工業發達國家,企業和個人納稅情況是其貸款乃至出境的信用憑證。日本每年都要公布納稅排行榜,榜首被稱做“稅王”。一旦登上排行榜,特別是成為“稅王”,就猶如登上龍門,身價百倍,事業會如日中天。所以,企業家對納稅排行榜,個個都是趨之若鶩。在中國,納稅大戶大都會成為地方政府的重點保護對象、座上賓,還會獲得勞模、代表、委員等等榮銜。這些,都會最終由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