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電子技術迅速發展,小型家用盒式彩色錄像機,逐漸進入家庭。
人類很早就想創造一種能隨時記錄、又能重現各種有意義活動和生活的工具,而錄機正好滿足了人類的這種要求。它是又直觀,又形象的工具。小型盒式錄像機給人類的生活,工作,文化教育,娛樂活動,以及體育運動都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益處。
自前在我國,錄像機的研製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政策的推進,錄像機必然也會大批量生產和廣泛應用。六五期間,我國錄像機生產及關鍵配套零部件的攻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基本上掌握了錄像機的組裝生產技術,為七五期間錄像機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國已確定南京無線電廠,北京電視設備廠等六個廠家為整機生產重點廠,沈陽新東電工廠等十個廠為配套廠,這些廠已有一定批量生產的基礎。
我國將在19訂年引進年產量為12萬至15萬台錄像機生產線,專用配套件生產線,產品設計開發、質量保證和認定、工裝讀具設計製造等手段和設備,全套設計文件和圖紙等。小型盒式錄像機,象彩色電視機一樣普及到家庭的時代不會太遠。預計1990年我國家用錄像機可達到50萬台左右。
第一節 錄像機發展概況
錄像機的發展曆史不長,隻有二十餘年。錄像機技術是在磁帶錄音機的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早是美國安培公司1956年研製成四磁頭方式廣播用磁帶錄像機。它采用了視頻信號調頻,單邊帶,用旋轉頻頭提高相對速度,並降低走帶速度。但這種錄像機體積大,價格昂貴。隨後,由於在研究四磁頭方式的過程中,技術不斷提高,開始研究錄像機的小型化。這方麵的研究工作日本走在前麵,1994年劃時代的二磁頭家用小型錄像機問世了,日本索尼公司製造的07-2000型錄像機適合家庭使用,價格便宜,與黑白攝像機連接使用所有的活動場麵都能拍攝。日本錄像機的研製工作一直領先於世界。1969年,日本索尼,鬆下,勝利三家公司研製成口-4型盒式錄像機;1976年日本索尼公司研製成自型錄像機;特別是1976年鬆下公司研製成一磁頭XX~2000型磁帶錄像機,勝利公司研製成95方式磁帶錄像機,這兩種錄像機的出現使彩色盒式錄像機進入了高度發展的新時代。
第二節 錄像機的發展趨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錄像機的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電子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進步,為滿足錄像機這些要求提供了條件。目前錄像機發展趨勢有下
列幾個特點。
一、趨向小型、輕置、便播、攝錄一體化
近年來,便攜式機種愈來愈多,並向組合機和攝錄一體機方向發展。便攜式錄像機與攝像機配合可以進行節目錄製與電視高頻調諧器配合就可以收錄電視台節目,配合可以進行簡單編輯。日本七家公司生產的便攜式錄像機僅有2公斤左右重量。錄像磁帶與現在市場用的錄音磁帶大小一樣,它體積小,耗電小,功能全。
二、采用微處理機和多種電機
最早的錄像機大都采用電機皮帶傳動,驅動機械係統,機構複雜,可靠性低。現在的錄像機采用微處理機進行過程控製,按預定過程控製2個或多個電機,這些電機分別驅動磁鼓,主導軸,帶盤和加載係統等,各個部件之間連動關係電微處理機控製。大大減少了機械結構件,縮小了體積,整個機芯機構減化了,使錄像機可靠性,走帶穩定性得到提高。
三、8毫米錄像機:
最近又研製成8毫米錄像機,這是一種便攜式超小型錄像機。可進行記錄、重放,重量隻有1.5公斤(包括電池和磁帶)。
8毫米錄像機主要規格指標如下:
8毫米錄像機,選用了固體攝像機器件,低功耗,集成電路和磁鼓尺寸,盒式帶尺寸,磁帶寬度都減小很多。金屬磁帶采用金屬蒸發或金屬粉末磁帶。能長時間記錄。采用了當前最新技術,音質和圖像質量好,體積小,高可靠性的國際統一規格的錄像機。
到目前為止,家用盒式錄像機方興未艾、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