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證製度恢複二十多年、特別是近些年來,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製進程的加快,公證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已經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為我國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實踐證明,公證工作已經成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為一種保障實體法正確實施,起著預防糾紛、減少訴訟、促進與世界各國交流與合作的程序性法律製度,公證之理論研究在法學體係中應占有一席之地。但遺憾的是,不僅法學界對公證理論的研究至今未能給予足夠的熱情和重視,比如知名教授學者關於公證研究方麵的文章如鳳毛麟角,偶爾靈光一現,也因孤掌難鳴而未能引起比較廣泛的重視,而且公證行業內部一度對此也沒有清醒的認識和擺上應有的位置。公證處和公證員重具體業務,輕理論研究的情況還很突出,業內雜誌刊登的文章,也是談實踐經驗的多,理論爭鳴的少。這樣的狀況帶來的弊端,一是直接導致行業缺乏凝聚力。公證理論研究的滯後和單薄,使得公證從業人員對公證的淵源、法律依據、機製、定位、作用、中外公證製度的異同優劣比較、公證改革的前景等也就不甚明了。一個行業如果沒有理論的研究,缺乏自己的係統理論,就必然缺少對從業人員的凝聚力、向心力。二是製約業務拓展。沒有理論基礎的實踐一定是低層次的、盲目的,在開拓公證業務過程中當遇到一些困難和法律問題時,一定會因為缺乏相適應的科學理論指導而底氣不足、信心缺乏。三是影響公證宣傳效果。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對公證工作不了解,公證的社會地位還不夠高,這與我們沒有係統化地宣傳公證有直接的關係。而宣傳不夠卻是因為自己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與實踐體係,宣傳缺乏說服力,自己說不清、道不明公證的由來、理念和作用,怎麼在社會上樹立公證行業的崇高威望?!所以理論上的成熟、生動是樹立行業形象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讓我們欣慰的是,這幾年裏,在從上到下積極推動公證行業拓展服務、教育規範、崗位練兵的同時,各地十分重視公證人員的素質建設,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不斷提高廣大公證人員的公證理論素養,培育既懂業務、又懂理論的公證人才。陝西就是很好的一例。全省廣大公證人員在工作之餘,筆耕不輟,為全省公證事業的發展精心謀劃、獻計獻策,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和切身體會寫出了大量的與公證事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優秀文章,這些文章為全省公證工作的改革、建設、發展起到很好的借鑒和促進作用。大興理論研究、提倡思考著述之結果,就是陝西公證一改當年“西安寶馬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和頹勢,一躍成為中國西部乃至全國公證一道亮麗風景。這次陝西省公證協會遴選了2001-2006年以來全省公證人員發表在省內外刊物上的優秀文章近150篇,編輯了這本文選,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它的公開出版,實在可喜可賀!
當前,伴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與任務在實踐中的深入推進,伴隨《公證法》的全麵實施,公證工作正麵臨著大好發展機遇,公證法律服務必將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健全公證法律體係、拓展公證業務範圍、提升公證服務能力、完善公證管理等諸多方麵也會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我們探討和解決。我們期盼得到社會方方麵麵的關心、支持,更衷心希望廣大從業人員以公證為自己不懈追求的事業,以強烈的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把握時代脈搏,立足理論前沿,著眼新的實踐,在今後繼續做好公證業務的同時,不斷加強理論思考,深入調查研究,再接再厲,繼續努力,寫出更多更好的公證理論文章,為公證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充分的智力支持。
right2007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