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北宋皇室與“將門”通婚現象探析(3 / 3)

曹璨在宋太宗時代,曾長期在河北、陝西前線出任邊將。宋真宗朝,曹璨曆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等三衙要職,授節鉞,“在禁衛十餘年”,為當時高級將領的代表。史稱:“璨起貴胄,以孝謹稱,能自奮厲,以世其家。”曹瑋在宋真宗時代長期鎮守西北前線,曆知秦州兼涇原儀渭鎮戎緣邊安撫使、?延路副都部署以及環慶秦等州緣邊巡檢安撫使等,為一時名將。天禧四年,曹瑋入為簽書樞密院事,又參與最高軍事決策,後拜節鎮。曹琮也有與乃兄相同的經曆,在宋仁宗朝出為西北前線大將,入為侍衛步軍及馬軍副都指揮使,成為繼曹璨之後的禁軍三衙將帥。

因資料所限,可查到的曹彬第三代後裔人數雖然不算少,但已不完整,並且其事跡也多不詳。現據有關史料考證可知,曹氏第三代中為武臣者有:曹璨之子儀,曹瑋四子僖、倚、□、倩,曹琮之子□、修,曹□之子佾及傅等人。而真正可稱為武將並有事跡者主要有儀、僖、□及修幾人。據記載:曹儀曾出知?州等,為對夏前線邊將,遷軍職至侍衛步軍都虞候。景?元年,當其同宗女被冊為宋仁宗皇後時,曹儀“乃請解軍職,而易廉車之任”;曹僖武職至禮賓使,曾知西北前線的儀州事,可見為邊將無疑;曹□官至供備庫副使,死於對西夏的戰爭中;曹修則曆洛苑副使兼□門通事舍人等武職,曾任“廣南西路同體量安撫經製賊盜”,為南疆帶兵武將。另外,曹佾、傅昆仲乃宋仁宗曹皇後同胞兄弟。其中曹佾曆殿前都虞候、知澶州等,授節鉞,死於宋哲宗時期;曹傅則官至榮州刺史。其餘同輩官高者為皇城使、防禦使,低者為大小使臣。

在曹彬第四代及以後的子嗣中,任將職者仍綿延不絕。曹佾之子評至平海軍節度使,在宋徽宗朝曾任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另一子誘至安德軍節度使,曾在宋徽宗時以樞密副都承旨的身份權勾當侍衛馬步軍司公事。曹誘之孫?,尚宋徽宗女崇德帝姬,繼為武職。曹璨、瑋及琮的後裔,也有統軍為將者,其中曹誦在宋哲宗、徽宗時期,曾任侍衛馬、步軍司主官;曹琮之孫詩,又娶魯國大長公主,繼為武職。特別值得提到的是,到北宋滅亡之際,曹氏後人曹□仍以外戚身份為禁軍大將。郭倪《侍衛馬軍司題名記》又作曹□。還有史料記載:靖康元年正月,“李綱充親征行營使,侍衛步軍副都指揮使曹?充親征行營副使”。據宋人王明清雲:“曹武惠諸子,名連玉字。玉字生人字,慈聖光獻,昆季也。人字生言字,言字生日字,日字生水字,水字生絲字。”可見曹?當為曹□之誤。如作曹□,便意味著曹彬一門在北宋為將五代,若作曹□,則說明曹氏六世將門。從曹彬到曹□數代統軍,曹氏將門可謂與北宋王朝相始終。

李處耘在宋初出任樞密副使,曾多次以監軍的身份參與領兵作戰。其次女為宋太宗皇後,諸子皆繼世為將,深受重用,而以繼隆、繼和兄弟最為出名。宋太宗即位後,李繼隆以外戚身份繼續武將生涯,曆定州都部署、河西行營都部署及靈、環十州都部署等要職,又先後出任侍衛馬軍都虞候、都指揮使等三衙將帥之職。李繼隆死後,作為唯一的武臣與已故宰相李沆、王旦同配享於宋真宗廟,由此可見其被視為一代最重要的軍事將領。楊億遂在為李繼隆所修墓誌銘中稱“公二紀宿衛,四換節旄”,“功臣之號,凡三加焉”。李繼和曆知鎮戎軍及並、代鈐轄、殿前都虞候,領端州防禦使。李繼隆另一弟繼恂,官至洛苑使、順州刺史。李處耘的第二代後裔仍繼續為將,其中李繼隆之子昭亮,在宋仁宗朝至侍衛步軍及殿前副都指揮使等要職,授節鉞,成為又一代統軍大帥。李昭亮之子惟賢,則長期守河北前線要地,授團練使。

曆仕宋太宗、真宗兩朝的禁軍大將高瓊,其後嗣為將的情況也頗為突出。《宋史》卷二八九《高瓊傳》中列高瓊七子:繼勳、繼宣、繼忠、繼密、繼和、繼隆及繼元等。其中高繼勳在宋真宗、仁宗朝長期領兵,曆侍衛步軍及馬軍副都指揮使等要職,先後出任真定府定州路都部署等,授節鉞。可謂繼乃父之後又一位禁軍高級將領。高繼宣曆涇原路鈐轄兼安撫使、知渭州等,授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眉州防禦使。又據王□於熙寧九年記載,高瓊共有十四子,繼勳、繼宣之外諸子從武為將情況概略為:繼忠,四方館使、榮州團練使;繼和,崇儀副使;繼倫,西頭供奉官;繼密,內殿承製、□門祗候;繼隆,引進使、陵州團練使;繼元,東上□門使、嘉州刺史;繼荀,右侍禁;繼芳,供備庫使、忠州刺史;繼?,左侍禁;繼豐,供備庫使、昌州刺史;繼敏,內殿承製;繼昌,西頭供奉官。當時高瓊孫輩情況為:“西京左藏庫副使遵度等六十三人”;曾孫輩:“左班殿直士先等一百四十五人”;四世孫:“東頭供奉官公庠等七十一人”;“來孫:右班殿直世祚等十三人”。需要說明的是,這裏所提到的高瓊孫輩以下後人的情況,僅為王□於熙寧時所見,自然不表明最後的官爵,同時各代又隻提及最長者,則其餘級別更高者也不能顯現。如高遵裕為宋英宗高後從父,曆秦鳳路沿邊安撫副使、知鎮洮軍及熙州等,加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長期在西陲前線領兵作戰。高瓊四世孫公紀至集慶留後。高瓊五世孫世則在北宋末為東上□門使,曾隨康王趙構出使河北,充參議官,至華州觀察使。

綜上所述,北宋時期存在著突出的皇室與“將門”通婚的現象。這一現象最初出現,主要在於宋初統治集團對武將上層收買所致,以後則形成打壓和拉攏武將政策中的組成部分,為後嗣帝王所沿襲。

(原文發表於《文史哲》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