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1 / 2)

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選擇,那麼你已經無限接近成功了!如80年代初選擇下海;80年代末選擇股票;90年代選擇房地產或計算機;21世紀初選擇互聯網。

你抓住你的機會了嗎?

我們經常說,機會總是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然而,在職場中,能夠抓住機會並獲得成功的草莓族並不多。為什麼?因為機會再現時並沒有在頭上貼著“機會”的標簽,它出現時往往披著層嚇人的外衣。80年代初,投機倒把為人們所不屑,可是,正是被人們瞧不上眼,甚至是受鄙視的那些人,卻在人們不屑的眼神中,成了人人眼紅不已的“萬元戶”。可很多人因此而錯失了一個個成功的機會。回過頭,想想是不是覺得可惜。80年代末期,股票初試中國,當時,很多人視其為洪水猛獸,而畏懼不前。結果,很多從事此事而被我們視為“投機者”的人成了百萬富翁。90年代,很多房地產、計算機開發商都在一個一個的機會中,成了千萬富翁、億萬富翁。21世紀初,不少在互聯網時代抓住機會的人成了人人敬仰的成功人士,如比爾·蓋茨等人,而很多人,卻在這種畏懼與擔心中錯失了一個又一個機會。

你可能感覺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那麼,當機會到來時,你能否抓住它呢?如果你騎車子到“十”字路口,看到燈是黃的(三秒緩衝),你是衝過去,還是等著過了漫長的紅燈再過馬路?衝過去,快些。等綠燈,安全。你會發現,衝過去的比沒有衝過去的,快不僅僅是三秒,而是很長一段距離。機會就像那三秒黃燈,一瞬而過。錯過這個機會,你錯過的可能就是人生了。這也就是很多人說的:“機會到處都有,可至今我還空著雙手”。有人可能會說,你得讓我想想呀,等你想明白了,大家都明白了,大家都看到機會就不再是什麼機會了。很多人都是在這種“等等唄”、“看看唄”的猶豫心態中度過一生的,但需說明的是他這一生,也注定是平庸的一生,甚至可能是清貧的一生。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是90年代中期發生在鄭州火車站的一個故事:

有兩個外出打工的農民,一個是張某,一個是王某。

一天,張某和王某在鄭州火車站相遇了。張某要去北京,而王某要去深圳,兩人一同在候車室候車。由於等車時間漫長而無聊,兩個人就開始攀談起來。他們攀談的同時,聽到一些同他們一樣候車的人正在談論北京和深圳這兩個城市。於是,他們被吸引過來。

“深圳這個地,不行。”

“為啥?”

“在深圳問個路也要錢。還是北京好。”

“為啥?”

“北京有很多店麵可以讓人免費品嚐,就算你沒有錢,也餓不著”

“……”

張某想,在深圳幫別人指路都能夠掙錢,太好了,我要去深圳;而王某想,在北京沒有錢也能夠活下去,太好了,我要去北京。

於是,兩個農民就交換了車票。機會也就在這一瞬間易主了。

去了深圳的張某,無一技之長,在深圳舉目無親,生活窘迫。

一天,張某正到處找活,發現在深圳這個城市有很多賣盆花的,而在深圳都是水泥地,很難看到泥土。於是,靠一個農民對泥土的熟知,他用建築工地上的沙子與泥土做成了花盆去賣,結果大獲成功,掘到了第一桶金。第二年,張某已經是一個小老板了。他還發現,在深圳這個城市每天都有很多門麵開張,也有很多門麵關門,街道兩旁林立的裝修門臉新舊不一,可是做門臉清洗的公司卻幾乎沒有。於是,他辦了深圳第一家針對門臉清洗的清潔公司,並獲得了成功。後來,他又發展成為一家房屋裝修公司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