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4年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提出的要求。他說:“焦裕祿同誌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讀初中一年級時,他就為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所震撼,後來上山下鄉、上大學、參軍入伍和做領導工作,都深受焦裕祿精神的影響。1990年7月15日中夜,他在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時,有感而發,寫下了《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詞:“魂飛萬裏,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係。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習近平總書記說:“很多東西存在的時間雖然短暫,但這短暫鑄就了永恒,焦裕祿精神是這樣,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和偉大精神都是這樣。”“焦裕祿同誌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他雖然離開我們50年了,但他的事跡永遠為人們傳頌,他的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和偉大精神一樣,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永遠向他學習。”“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做到深學、細照、篤行。”“像焦裕祿同誌那樣對待群眾、對待組織、對待事業、對待同誌、對待親屬、對待自己,像焦裕祿同誌那樣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幹部。”
我們黨的領導都很重視焦裕祿這位好黨員、好幹部。1966年9月15日毛澤東拉住焦裕祿二女兒焦守雲的手走向天安門觀禮台。1990年6月15日鄧小平為紀實文學作品《焦裕祿》題寫了書名。1991年2月9日江澤民為蘭考縣焦裕祿紀念館題詞:“向焦裕祿同誌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994年5月13日胡錦濤在紀念焦裕祿逝世30周年大會上發表指出:“焦裕祿同誌是全黨同誌和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中國共產黨的好黨員,人民的好公仆,縣委書記和廣大幹部的好榜樣。”
焦裕祿是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好黨員、好幹部。在他42年的生命中,打土豪、除漢奸,隨軍南下、開辟新區,管理工業,挖河排澇,封閉沙丘,根治鹽堿,帶病實幹,嚴於律己,關心群眾,把畢生精力貢獻給黨和人民。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對省委、地委領導抱歉地說:“我沒能完成蘭考人民的要求,我心裏感到不安!”對縣委副書記說:“回去告訴大家,我不行了,你們要領導蘭考人民堅決地鬥爭。黨相信我們,派我們去領導,我們要有信心。我們是災區,我死了不要花錢,我死之後,隻有一個要求,要求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灘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焦裕祿是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好黨員、好幹部。1965年春天,蘭考縣幾十位貧農代表和幹部,專程來到鄭州西郊焦裕祿的墳前,一位老貧農哭道:“我們的好書記,你是活活地為俺蘭考人民累死的呀。困難的時候你為俺貧農操心,跟著俺們受罪,現在,俺們好過了,全蘭考翻身了,你卻一個人在這裏。”同年6月,秦寨人派代表恭敬地將一把結實的麥穗擺在焦裕祿的墓前,呼喚著:“焦書記,秦寨人來看你了,你看看,這是鹽堿地上長出的好麥子呀。”焦裕祿的遺骨遷葬那天,幾萬人悲痛欲絕地迎接他回蘭考。河南豫劇這樣歌唱他:“對同誌他比春天暖,對自己要求格外嚴。他默默忍受肝痛苦,工作中依舊是爽朗樂觀。百忙中他不肯離職住院。領導和同誌勸他謝絕再三。買藥劑花錢多他不忍下咽,忘不下災區群眾生活艱難。忍肝痛他把那椅子璜爛,熬過了多少個黑夜白天。為抗災他不顧病情危險,身帶病踏遍了蘭考平原。把身心全交給蘭考群眾,為革命與群眾同苦同甜。”他是人民心目中的親人,人民心目中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