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雜誌曾經報道,世界前400名億萬富翁中,有60人是猶太人,占總數的15%。猶太人憑借獨特的經營技巧和眾多富甲天下的商賈,摘取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美國前400個富豪家族中,猶太人占了23%。如果僅限於前40人,實際上40%是猶太人。猶太人獲諾貝爾獎的人數超過240人,是世界各民族平均數的28倍,以占世界人口不到0.3%之勢,卻獲取了諾貝爾獎的30%之多,其中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有17%是猶太人。世界10大哲學家中,有8人是猶太人。猶太人耶穌創立了基督教,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波爾和波恩建立了量子力學,費米開創了原子物理學,奧本海默為原子彈之父,弗洛伊德創立了精神分析學,馬克思創立了共產主義學說,畢加索是立體主義畫派的創始人……
猶太人在科學、思想和文化藝術領域中,無不閃爍著智慧之光,可以說,人類文明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與猶太人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
世界人口有幾十億,猶太人口從未超過2000萬,卻在世界上創造了輝煌的成就。正如馬克·吐溫所說:“猶太人的數目還不到人類總數的1%,本來應該像燦爛銀河中的一個小星團那樣不起眼,但是他們卻經常成為人們的話題,受到人們的關注。”
猶太民族並非上帝的寵兒,他們的成功是由苦難的曆史鑄造的。
猶太民族屬於古代西亞閃米特(閃族)的一個支脈。公元前18世紀中葉,猶太人在族長亞伯拉罕帶領下遷徙到迦南地(巴勒斯坦的古稱)生生不息,被稱為希伯來人,意即“河那邊來的人”。後來,猶太人為了躲避自然災害,又遷徙到埃及尼羅河三角洲東部生存。公元前13世紀末期,又返回迦南地一帶生活。公元前11世紀,散居的猶太人建立了統一的希伯來王國。大衛王時奪取了耶布斯城(耶路撒冷古稱),並將首都建在城南的錫安山上。從此,耶路撒冷成為曆代王國的首都,也因此成為猶太教和猶太人向往的聖地。
公元前926年,統一的希伯來王國分裂為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公元前722年和公元前586年,兩個猶太小國分別被亞述人和巴比倫人所滅。在其後的幾百年中,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先後征服了巴勒斯坦,猶太人始終處於被壓迫和奴虐的地位。
公元135年,猶太人掀起反抗羅馬人壓迫的起義,失敗後遭受血腥鎮壓,被流散到世界各地,過著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而從公元7世紀起,巴勒斯坦地區的居民逐漸以阿拉伯人為主,猶太人則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
猶太人在將近2000年的流散生活中,不斷遭受來自居住國的各種歧視和迫害。反猶排猶活動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發展到最高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約有60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德國的屠刀之下。猶太人麵臨著種族滅絕的危險。
到了18世紀,流散到歐洲的猶太人受到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開始爭取猶太民族的解放,他們希望建立自己的國家,結束流散的苦難。19世紀,奧地利記者赫茨爾較為完整地提出了猶太複國主義思想,成為世界各地猶太人新的精神追求。於是,世界各地陸續建立起猶太複國主義組織,猶太人開始大量移居巴勒斯坦。1948年5月14日,根據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號決議,猶太複國主義領導人本·古裏安在特拉維夫宣讀《獨立宣言》,以色列國正式宣告成立。猶太人從此有了自己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