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離心裏一直揣著扶貧計劃,他現在算是心裏有數,知道扶貧工作要從哪裏入手了。他急著要去找宋文武,沒有宋文武的配合,他的計劃就真的隻是計劃,無法變成現實。
接連幾天,他悄悄辦了一件事。先是在打電話給了過去的老同事,讓他去找找孵房。老同事一口答應,讓他放心,三天後給他回複。他還是不放心,又給自己父親打了電話,還是叮囑他去找孵房。他現在需要一大批的雞仔,他眼前甚至出現漫山遍野跑著走地雞的情景,這讓他心裏愈發興奮。
有了未雨綢繆的鋪墊,他決定去找宋文武商量,讓他發動竹村村民一起來實現他的扶貧夢想。
宋文武聽完他的想法,半天沒作聲。好一會才笑道:“小高,你堂堂一個大幹部,來我竹村扶貧就隻想著養幾隻雞?”
高小離認真地說:“不是幾隻雞,而是幾千上萬隻雞。”
宋文武揶揄著他說:“這麼說,我竹村就要變成雞窩了?”
高小離耐心地給他講了一番養雞的未來市場、前景之類的美好願景,講了半天,發現宋文武似乎一點興趣也沒有。心裏便有些不舒服,狠了狠心說:“宋支書,我的扶貧計劃,養雞養羊是第一步。你要支持我。”
宋文武雙手一攤說:“小高啊,不是我不支持你。你看看啊,竹村家家戶戶,誰家沒養個幾隻雞鴨,這些小東西,算是扶什麼貧啊?我個人覺得,村民會沒興趣。”
高小離認真地強調說:“我這與原來不一樣,第一是規模大,我準備養上五千到一萬隻雞。第二我養的這些雞不是用來生蛋換油鹽錢的,而是要送到大城市高檔酒樓的餐桌上去的。我們養的這些雞,價格與原來的雞,價格要差出一半還要多。”
宋文武不屑地笑,道:“小高啊,你是文化人。但我曉得,你總不能將雞養成個鳳凰出來。到底還是一隻雞吧?”
高小離覺得他的話有些難聽,心裏窩著一股火。他又不好發作,畢竟宋文武是村支書,竹村的扶貧,缺少他出麵支持,自己很難打開局麵。高小離逐漸已經感覺到,村民對他的到來,都隻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並沒有人願意與他一起來幹事業。
從談話來看,宋文武顯然不願意高小離在竹村養雞。任由高小離說得口幹舌燥,宋文武始終咬著牙不肯直接答應。
宋文武不去號召村民,村民即便想跟著高小離來養雞,也沒這個膽。高小離總不能自己去山上養雞。而且按照他的思路,雞是散養,不需要人工專門照顧。隻需要把雞往竹林裏一放,竹林裏的草籽、蟲和蚯蚓,足夠一萬隻雞吃得腰肥體胖。所謂走地雞,就是任由其在地上到處亂走的雞,與圈養的雞簡直不在一條起跑線上。如果將之比喻成花,圈養的雞就等於是溫室裏的牡丹,而散養的雞,就如懸崖上怒放的臘梅。牡丹怎能經受風霜?隻有臘梅,才敢迎風開放。
高小離試探地問:“宋支書,按你的意思,我的扶貧工作應該要從哪裏下手?”
這句話似乎正中了宋文武的心思,他頓時眉開眼笑起來,壓低聲說:“我說小高啊,你們城裏幹部,哪裏能懂我們鄉下人的心裏。實話說,扶貧扶貧,真金白銀。你們當領導的,指手畫腳,發號施令就行了。哪裏需要你們真的動手來幹活?這樣吧,我有個想法,你看合適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