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探索與實踐(1 / 2)

高職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探索與實踐

教育經濟

作者:李靜榮

【摘要】 精品課程向精品資源共享課轉型升級,是全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本文結合高職《納稅會計實務》課程,闡述了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內涵,並結合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實踐探索,從課程設計、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資源建設、信息技術利用等方麵提出了對其轉型升級的一些認識和思考。

【關鍵詞】 高職 精品課程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轉型升級

隨著《教育部關於精品開放課程的實施意見》(教高[2011]8號)和《教育廳辦公廳關於印發

的通知》(教高[2012]2號)等一係列政策文件的出台,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全麵進入精品課程向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轉型升級與發展階段。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院級精品課程《納稅會計實務》亦在此改革潮流中進行了轉型升級,進一步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加強課程精品資源庫的建設,延伸高職教育走內涵發展道路的教育教學理念,全麵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一、精品資源共享課內涵  精品課程建設在我國已有十多年的曆史,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學質量的提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然重評審、輕使用、資源建設滯後、共享性較差等各種現狀,精品課程資源的利用率越來越低,精品資源共享課就應時而生了。  精品資源共享課是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繼承和發展。教育部指出,精品資源共享課是以高校教師和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麵向社會學習者的基礎課和專業課等各類網絡共享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旨在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著力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  相比精品課程建設項目而言,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課程受益麵更廣。受益對象由單一服務教師轉變為同時可服務教師、學生以及社會學習者三個層麵。二是課程開放度更廣。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各種新媒體應用實現精品資源的充分開放,網絡無限共享。三是課程目標更廣泛。課程建設目標要基本覆蓋各專業的核心課程,共享優質課程資源,為建設學習型社會服務。四是課程建設資源更豐富。不僅對基本資源建設項目進行增加,同時還增加了拓展資源,如案例庫、素材資源庫、實驗實訓係統、試題庫係統、作業係統、在線自測/考試係統、課程教學、學習和交流工具及綜合應用多媒體技術建設的網絡課程等。五是課程建設技術要求更高。教育部專門發布了《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對課程建設的各項指標、數據和資源等做出了更高更具體的技術要求。總的來說,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關鍵旨在內容精品、資源豐富、全員共享。  二、《納稅會計實務》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思路  《納稅會計實務》是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是基於會計工作中稅費計算與申報核心職業能力而開設的課程。其前身是《稅法》,後更名為《納稅會計實務》。該課程不僅介紹了我國相關的稅收法律製度,同時也融入了各稅種的稅費計算、納稅申報和會計處理內容,2013年被評為“院級精品課程”。該課程內容共分為納稅工作流程認知、流轉稅納稅實務、所得稅納稅實務、資源稅納稅實務、財產行為稅納稅實務五個學習項目,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其先修課程為基礎會計實務、初級會計實務,後續課程為財務管理實務、專業綜合實訓等。  《納稅會計實務》剛被學院評為精品課程並準備進一步完善課程建設時,就遇到了按照教育部要求由精品課程向精品資源課程轉型與升級的課改大環境。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是基於精品課程轉型和升級的過程,需要對原有的資源進行重新地整合。課程建設需要突出精品、資源、共享的內涵。鑒於此,課程組成員積極組織對教育部關於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要求相關文件的學習,積極構建新要求下的課程設計理念。對課程服務對象進行準確定位,進一步強化“校企合作”,優化教學內容,基於工作過程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配備合理的師資隊伍、實施有效的管理機製,使課程首先成為精品;同時持續更新基本資源,豐富拓展資源,並加強信息技術的利用,使課程資源得到有效的傳播與共享。  三、《納稅會計實務》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實踐  1、優化課程設計理念,合理設置課程  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服務對象從單一服務教師擴大到可同時服務教師、學生甚至社會學習者。這種服務對象的轉型不僅體現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還表現出了高校服務地方的功能,為構建學習型社會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基於此,我們及時更新課程設計理念,進一步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係,校企合作,以實踐中的具體任務為驅動,基於工作過程共同研究課程教學內容,合作開發課程,形成“任務序列、領域嵌入”的課程內容結構。  具體來說,在進行課程設計時,一方麵根據“誰納稅、對什麼納稅、納多少稅、怎麼納稅”的實際工作流程,將企業會計在處理納稅業務時的工作分解為:識稅(各稅種構成要素)、算稅(稅率、公式、稅額計算)、報稅(申報程序、表格等)、繳納(過程)、賬務處理(會計核算)等五項主要學習性工作任務;另一方麵為了處理好不同稅種工作業務特殊性的學習,並確保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又將企業實際進行納稅時的工作分解為流轉稅(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資源稅(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財產行為稅(房產稅、車船稅、契稅、印花稅等)等四類主要學習性工作領域,並將算稅、報稅、繳稅、賬務處理四項工作分為嵌入到上述工作領域之中,形成18個學習任務,從而構建了“任務序列、領域嵌入”的課程內容結構,並突出重點(流轉稅、所得稅),消化難點(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既符合學習認知邏輯,又應對了實際工作過程的邏輯。  2、優化課程建設團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合理的師資隊伍是課程建設及實施的關鍵,直接決定課程建設的成功與否。在人員結構上,我們除了吸收具有多年相關課程研究及教學經驗的課程負責人外,還引進了來自企業的具有多年財務、稅收工作經驗的高級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等,負責分析崗位需求及開發課程項目;以及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教師,負責各種教學素材的製作以及學習平台和課程網站的建設。同時,我們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支持青年教師深入企業進行頂崗鍛煉以提升專業實踐能力。此外,課程組成員應經常開展集體備課、聽課和評課等教學研究活動,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提升教學業務能力。  3、建立有效管理機製,持續豐富更新資源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資源分為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基本資源要能充分反映課程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主要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課程教案或PPT、重難點指導、習題作業、政策法規、參考資料目錄和課程全程教學錄像等資源。拓展資源要能夠體現課程教學特點、建設優勢和特色,要能應用於各教學與學習環節,支持課程教學和學習過程,是比較成熟的多樣性、交互性輔助資源,如案例庫、素材資源庫、在線自測/考試係統、試題庫係統、演示/虛擬/仿真實驗實訓係統、作業係統、學習和交流工具及綜合應用多媒體技術建設的網絡課程等。《納稅會計實務》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中,全麵配置和應用了基本資源,反映課程改革成果,支撐專業教學,展現課程團隊風采;為兼顧不同學習者的需要,還設計了在線自主學習係統、在線仿真實訓係統、在線作業係統、在線考試係統和在線交流問答係統拓展資源,幫助學習者能更好地自主學習並檢驗學習效果,提升整體學習效率。同時,課程組嚴格製定課程建設規劃,建立課程每學期定期更新以及根據國家政策法規變動不定期更新管理機製,並將課程調整、資源更新、學習平台維護等形成製度文件,從而保證課程資源的時效性以及實用性。  4、加強信息技術利用,充分實現課程共享  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讓精品教學資源廣泛而深入的共享到教與學中,服務於學習型社會,創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在線學生和社會學習者構建一個有效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十分必要。《納稅會計實務》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中,一方麵全麵建設課程資源網,提供和共享各種學習資源;另一方麵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移動終端的普及,結合百度雲、微信等平台設計開發適合移動媒體的學習資源,應當加強教者與學者之間的交流,增加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易用性、有效性、共享性和普適性,實現再學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藍潔、方緒軍:對高職類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2).  [2] 劉瑞榮、李誌強: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思考[J].教育,2014(14).  [3] 徐洲峰: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研究[J].科教導刊,2014(2).  [4] 肖安東、鄭路:高校進行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1).  [5] 曹乃悅、劉紅娟: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與有效性探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2).  [6] 林坤:校企合作共建精品資源共享課[J].陝西教育(高教版),2013(3).  [7] 王娟、孔亮:精品課程研究主題衍變及其對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啟示[J].現代教育技術,2013(8).  [8] 尋尚同:精品資源共享課的錄製實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4).  [9] 邱福明:高職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思考與實踐——基於評審指標體係的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13(29).  (責任編輯:徐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