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組:你的新浪博客,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博+客,以中醫和文化為雙軌主線,你就你原創的博文說說中醫養生的秘訣是什麼呢?
周裕人:
我從中國經絡點穴功夫的角度談論古代文化對現代文化的生活道法。列舉古代那些聖人如老子、孔子、孟子聖人為:“神門穴屬土,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心經體內經脈的外輸之氣,其運行變化為在本穴聚集後又不斷地散熱蒸發,有土的固定不移之性,故本穴屬土。”所謂聖人不是單純的指醫家,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定義,嚴格來說,“聖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總的來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這個詞語最初出於儒家對“止於至善”的人格追求,所有聖人的原意,是專門指向儒家的。
訪談組:最近幾年都是養生館、會所之類的集合了醫療和保健的新的場所,那麼請你談談中醫和“養生學”是什麼關係呢?
周裕人:
這幾年養生事業在國內引起一股很強大的熱潮,比如:最初是台灣地瓜王子,養生排毒大王林光常學者宣傳的“雞蛋不能吃,牛奶不能喝”在我國大力提倡排毒忽悠老百姓,最後出現“綠豆教主”張悟本、劉太醫、“生吃泥鰍”馬銳淩等養生名人對於他們的發展中醫事業是否存在僥幸的商業模式運營自己的產業。
林光常先生在武漢宣傳的“雞蛋不能吃,牛奶不能喝”這套理論,華中農業大學好幾位專家學者提出很多質疑,他應該說現在的某類食物很多是轉基因不再是之前的自然環境生長,我們大都認為的“雞”在家裏放養而不是關在一個狹窄的空間喂養,人與動物、植物在大自然界兮兮相應才能創造自己。張悟本先生把綠豆的價格炒高了損害老百姓的利益,當時在湖南衛視百科全說精彩講座的語氣不給專家學者們留點餘地。“劉太醫”就是指“劉弘章”先生,劉絕非“中國金元四大醫學家之首劉完素”的後裔,馬銳淩女士研究的固元膏養生風靡市場,後來央視記者聯合調查訪談的“生吃泥鰍”傷害一些人進醫院搶救,他們在醫療競爭不公平的情況下急功近利的做法讓很多老百姓和知名人士感到反感。為自己的商業利益不擇手段的做法讓中醫界非常反感,運營商業模式一定要做為人民生命健康享受實惠的商人。
訪談組:好,養生既是一種醫療方式——這還是一種精神方式,更是一種文化方式。
周裕人:
當我翻開第一本古典醫籍名著《黃帝內經》開頭有一句話是:“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古代聖人懂得修身養性活到一百歲或者一百歲以上,就如老子行天道會養生活到一百六十歲歲,這也許就是符合當時的養生之道。無論是傳說我從中啟發到養生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平時生活的常識,古代聖人用哲學理念感悟萬物的生活自然規律體現中華傳統文化偉大思想。
(二)、師從淵源,如何看待中醫學說?
訪談組:中國醫學講究一個“師從淵源”。你師從名家,他們對你的的成長有何幫助嗎?
周裕人:
老師都認為中醫文化的秘方祖傳是不能丟,這是中國曆史由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階段。在這長達1800年的曆史傳承文化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一套完整的傳統文化基礎。
我跟隨老師多年,他們從基層做起把最好的治病方法展示出來。我樂意在基層工作鍛煉自己,在中醫院進修時,有位名師推薦我去當地省中醫院康複科理療部上班,我決定去基層工作。如果是一個真正的名家不是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做給大家看,而是先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主要是麵對社會老百姓的生活讓他們感悟到溫暖最好的療效,說實話真正的中醫大家都是在民間臨床實踐和探索研究成果才能取得成就。
我從事工作十年,我運用名醫的特長技術實踐應用三萬多病友,當我做了這個工作一切就是為人民服務,無論你在私人診所或在公立醫院都是在做。
訪談組:國家提倡中華文化大發展,發揚祖國傳統文化精髓。據報載號稱中國打假第一人的方舟子在新浪博客向全國網民公開承認中醫是騙子的文章,認為中醫養生有沒有科學性倫理,你是怎麼認為方舟子先生如何看待傳統文化精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