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烈對於一些人可能從他給縣武裝部提供的資助裏麵謀求利益是有心理準備的,水至清則無魚,隻要能把他在意的事情辦好,讓人從中撈一些油水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他隻是沒有想到,在利益麵前,所謂的民風淳樸和鄉俗村規,顯得那麼單薄無力。
正如楊多智分析的那樣,對於一些承包了食堂灶台向各鄉民兵連提供夥食的商販,他們這種克扣倒賣的行為確實可惡,但如果大張旗鼓的進行整頓治理,卻有可能挫傷了正在集訓的各鄉民兵的熱情和積極性。
憑啥我們在河堤上天天扛沙包、下到河道裏打木樁,弄得一身泥一身汗,每天才有50塊錢的津貼,而這些從我們身上撈油水的家夥每天都能有幾百上千的收入?憑啥秦陽鎮的民兵吃的夥食就比我們鄉的要好,份量還足?既然大家都在撈錢,老子還幹嘛傻逼兮兮的餓著肚子來給你秦陽鎮扛沙袋呢?那點獎品算個球,老子不稀罕!
人的競爭意識是通過比較激發出來的,而人的幸福感同樣是通過比較產生的。
既然弄清了問題的源頭,楊烈自然不會令其繼續錯誤下去,他馬上跟武裝部長蔡紅軍打了電話,請他到樹林裏來商量事情,楊多智開車去接他們。
對於楊烈的突然邀請,蔡紅軍雖然覺得有些茫然,但很快就坐車來到了樹林裏麵。楊烈見到蔡紅軍之後,把他發現的問題說了出來,蔡紅軍聽完之後顯得有些生氣,同時也有些難為情。事情就發生在武裝部的大院裏麵,雖然主要原因不在他身上,可這事歸咎起來,總是跟武裝部的後勤管理工作不到位脫不開幹係。
楊烈一臉嚴肅的對蔡紅軍說:“蔡部長,不是我想挑刺,如果是別的問題,我也不會這麼著急。集中全縣民兵在秦陽鎮這段河堤上進行抗洪救災的訓練,本來是件出政績的好事,如果被咱們給辦砸了,甚至再弄出一些不好的影響,那就適得其反,給自己找麻煩。你是從部隊轉業下來的幹部,肯定知道後勤夥食對於一支隊伍的人心士氣有多大的影響,咱們得想個法子,不著痕跡的將這股克扣倒賣的歪風邪氣給刹住!”
蔡紅軍連連點頭,完全同意楊烈的說法。“你說的對,這事確實不能這麼搞,你有什麼辦法隻管說出來,我去抓落實。”
對於蔡紅軍積極配合的態度,楊烈還算滿意,他也不想把彼此之間的關係搞的太僵,接著說道:“這事解決起來也容易,就兩個措施。第一,派人把進出武裝部的東西兩道門封鎖起來,嚴禁不相幹的人員進出武裝部,特別是那些打著收泔水的旗號蹬著三輪車或者自行車上架著大背簍的小商販,一個也不許放進來。另外,把處理泔水的權力收上來,所有的灶台實行統一處理,哪家灶台提供的飯菜不好,分量不夠,就不讓這家來分泔水!”
“第二,成立一個夥食檢查小組,對大院裏的所有灶台每天每頓都進行檢查,主要查衛生標準和夥食質量,發現有問題的灶台,第一次進行口頭批評,限期改正;第二次通報批評,責令整頓;第三次直接取消承包灶台資格,趕出大院!同時,對於在檢查中一直表現好的灶台,則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