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幫哥哥改命(2 / 2)

張國容沒有想到麵前的年輕人會問出這樣一個問題,他沉默片刻,點頭表示承認。

楊烈接著說:“一個好演員,未必能成為好導演。同樣的,一個好導演,也未必能成為好演員。因為這兩者雖然聯係緊密,存在交集,但卻有著各自的專業領域。演員的專業核心是塑造和演繹,導演的專業核心是架構和調度。當然了,一名好演員成為好導演的可能性,要比普通人和普通演員容易一些,因為凡是好演員或者好導演,都有共同的精神實質,那就是追求完美。”

楊烈侃侃而談,說的是自己從一些書籍上看到然後經過自己思考後的話語,顯示出他遠超常人的歸納總結能力。張國容認真的聽著陌生影迷說話,覺得對方的見識跟年齡不太相符。

“就我看來,在張先生通往導演之路上的障礙,主要有兩個,一是經驗積累,二是劇本選擇。不過,這兩個障礙歸根到底,其實還是跟錢有關。想要積累經驗,自然需要不停的嚐試,那就需要投資人和製片人聘請你一部接一部的拍攝影片,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好的劇本大家都想要,自然是價高者得,這又需要花錢。”

“張先生作為港島影視歌三棲巨星,各項收入應當不低,但你熱心慈善公益事業,經常把個人收入無私的拿出來進行捐贈,卻不善於打理自己的財產,所以你現在所擁有的財富並不足以支撐你去實現自己的導演夢,這也正是領你覺得苦惱甚至是夜不能眠的原因,對不對?”

楊烈問題,直指張國容的內心,但問的入情入理,毫不突然,讓張國容根本難以回避。

“不知小兄弟你怎麼稱呼?我覺得你的話很有道理,我想跟你好好的談一談。”張國容終於說出了楊烈期待的話語。

“我叫楊烈,現在是申城財經大學經濟管理係的碩士,我最擅長的就是幫人進行投資分析和理財顧問!”這是楊烈第一次把財大這塊招牌搬出來,用的毫無心理負擔。

張國容聽完楊烈的簡短介紹,大概想到了一些什麼,但他並不覺得反感,相反有一種遇到知音的感覺,因為對方雖然年輕,但通過剛才那番談話,可以看出他的學識和見識與眾不同。“那麼,我稱呼你小楊兄弟可以嗎?你看起來很年輕。”

“謝謝張先生不拿我當外人。如果你稱呼我楊先生,顯得有些商業化。稱呼我楊同學,顯得有些生硬。”

“小楊兄弟,你剛才的分析,我覺得很有道理,那麼你有什麼建議讓我容易實現多年來心中的願望呢?”

“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你得樹立全新的理財觀念,對你所擁有的財富進行一份長遠的投資規劃,並且堅持製定短期的使用計劃,不能盲目投資和用錢。比如,你得將思路調整一下,不要想著第一次拍戲,就要上成本很高的大製作,可以嚐試從小投資的內地影視片介入導演這一行。比如,你需要一個跳出港島演藝圈的朋友圈,他們可以幫你將各種資源有效的整合起來,讓你實現財富和事業的雙豐收!”

楊烈的話,擲地有聲,每一句都重重的敲擊在張國容的心扉之上。